第五百六十七章 走出搖籃(終結章)(3 / 3)

但是徳汶方麵談判代表不為所動,直接表示:不服我們就再打,你們想打到什麼時候,我們都奉陪到底!眼見嚇不倒徳汶方麵,加上米國不想在遠離其勢力範圍,同時將徳汶作為壓迫周邊各國向米國靠攏的工具,極力壓製了澳洲與徳汶全麵開戰的企圖。

最終在國際社會關注下,經過漫長的談判之後,徳汶與澳洲雙方終於達成和平協議。

徳汶終於靠自己的強大,贏得了想要的和平環境。

雖然這導致周邊各國對徳汶加大了警惕,在相當時期內都加強了軍備武裝,對徳汶對外關係造成了相當負麵影響。

但經此一戰,世界上再也沒有哪個國家,敢將徳汶視作弱者,輕易侵犯其利益。

戰後的徳汶,又一次迎來了發展的戰略機遇期。

徳汶與國內的經濟往來愈發密切、規模不斷擴大、交往不斷深入,經濟建設再次進入高峰期。

來自國內的生活物資、電子產品、影視文化娛樂消費品全麵占領了徳汶市場,而徳汶研發製造的高端精密產品,也同樣彌補了國內的欠缺,幫助國內在機械、集成電路、電子、冶金、動力、通訊等諸多領域,都取得了飛速進步,快速趕上達到、甚至超過了國際先進水平。

到15年,徳汶的總人口已經達七百萬,其中華人占總數的百分之七十一點四,成為國內主要民族。

而經濟規模,達到了六千八百億美元,超越瑞士兩百多億美元,位居全球第十九名!更恐怖的是,10萬美元的人均GDP,竟然與盧森堡並列,位於世界第一!並且由於徳汶與國內密切的物資往來,始終嚴格控製物價,人民生活水平比國內僅略高一點。

極高的人均收入,較低的物價水平,讓徳汶成為全球幸福指數最高的國家。

經濟大發展的這幾年間,徳汶的科技發展並未停歇。

在徳汶共同參與之下,國內的大型飛機、航空發動機、精密機床、集成電路、航空母艦、戰略潛艇、洲際導彈、雷達等諸多軍事民用工程,均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巨大成績。

借助這一時期相對和平的環境,徳汶也完善了自己的海軍建設,委托國內造船廠,建造並擁有了一艘三萬噸級核動力輕型航母、一艘兩萬噸級直升機航母、六艘055型大型驅逐艦,以及十五艘常規動力攻擊潛艇、多艘綜合保障艦、醫療船在內的海軍艦隊。

海軍擁有各型海軍艦隻46艘,總噸位19萬噸。

單從噸位來,徳汶海軍規模已經達到全球第九位!而在徳汶的強勢項目航空上麵,進步更加突出。

徳汶與國內在青藏高原共同建造的電磁軌道已經到了第七條,最長的軌道長度達到三十公裏,可以將重達十五噸的物體,拋射到六十公裏的近地空間。

通過多年建設,國內與徳汶聯手,已經向近地空間發射了數十枚衛星,成功完成了北鬥導航衛星的組網工程。

順帶發射的其他觀測、信號中轉、科學探測等衛星,更數以百計,完善了雙方在這方麵的不足,拉平了與米國的差距。

並且就性能而言,還遠勝米國。

同時,在逐步發射增加之下,由二十一個太空艙組成,重達上百噸的宮二號太空站,也順利建造完成,讓中國人在太空中,也擁有了第一座永久性太空站。

另一方麵,借助電磁軌道的巨大推動力,地月探索也順利進展。

00年,中徳聯合發射的太空船,成功在月球著陸,實現了中國人在月球上的突破性成就。

05年,中德聯合月球基地正式建成投入使用,十名精挑細選的宇航員入駐月球基地,展開了相關科學實驗、考察、封閉生態環境循環研究等相關科研工作。

為世人所不知道的是,在這座基地下方,還有一個自動工程車。

以月球基地為掩護,工程車深入到地下,開鑿出秘密地下空間,利用後續發射來的設備組建了無人自動化加工車間。

基地用時三年,完成了月球采礦、就地冶煉、製造零部件的循環保障工程,為下一步殖民月球提供了必要的技術保障。

00年,月球的地下無人自動化工廠已經達到數十座之多,自行組裝完成的遙控工程機器人數量更多達數千台。

通過地月間通訊中轉星,地球上的操作人員可以激光信號為信息傳遞載體,實現低延遲的遙控作業,操縱工程機器人從事挖掘、采礦、操作設備等相關動作,甚至能完成極為複雜的精密製造、實驗等工作。

0年,月球工廠已經達到數千座,工程機器人數量更是達到空前的數十萬之多。

為了控製如此之多的工程機器人,全國各地征召的專業遙控人員已經達到六十萬人,中國人已經在月球建立了規模驚人的自我循環基地的消息,終於無可避免地傳了出去。

至此,全世界才赫然發現,中國人已經幾乎在事實上,占領了月球。

但這時再來製止,已為時過晚。

消息傳開以後,月球基地索性公開,在數千座工廠、數十萬工程機器人的高速建造下,僅僅耗時數月,就在月球背麵建造了三座足以供十萬人居住、生活、工作的大型城市,擁有完備的生存設備。

歐美各國情急之下,紛紛開始了奮起直追的步伐。

可是沒有中國多年前的前置科技研究,此時再要想迅速開展月球探索、殖民,談何容易。

十年之後,雙方的差距不但沒有拉近,反而原來越大。

中國在月球上的移民城市已經達到十座,搶先占據了資源最為豐沛的地方,並且建造了上百座電磁軌道炮以摧毀太空隕石,保護月球安全。

甚至於,在其他國家還在試圖登上月球時,中國人已經開始了火星移民的步伐。

到04年,火星、土衛六的移民全麵展開,而對金星大氣層的改造工程也拉開了大幕。

十餘艘載著白雲等中華製造核心高層及技術人員的巨型星艦,也在此時緩緩駛離了火星太空港,向著太空飛去。

他們的目標,是太陽係外。

那裏有白雲前世,探索出來的多個資源豐富、比太陽係內更加適宜人類移民的幾個暗行星。

那裏缺的隻是光照,但是對擁有核聚變技術的他們來,人造光源根本不是問題。

白雲有信心,在接下來的一百年內,帶領人類跨越數百年的時間差距,達到他穿越前的星際科技水平。

站在艦橋上,望著身後漸漸遠去的火星,他露出了留念但又喜悅的笑容。

數十年奮鬥,他的夢想終於變成了現實!星際時代,我來了!(全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