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盞盞led燈將山洞內照得燈火通明,宛如白晝。
一條條通訊線路、網絡線路、電力線路,一個個無線通訊基站遍布每一個洞窟,讓人在任何一座山腹都能接收到穩定的通訊信號,暢通交流。
一個個精密電子廠、芯片廠、製造廠、研究所、生活區、商業區、娛樂區,分散在不同的山腹地底。數十萬新人在此生活、工作,為中華製造重現核心科技、製造關鍵設備。
在徳汶明麵上的五萬政府軍之外,山腹內還隱藏著十五萬全部由新人類組建的部隊。
與公開隻配備少量老舊坦克、戰車等重武器,其他均為輕步兵裝備的正規軍不同,山腹內的部隊全部是以外骨骼為支撐、由強化合金裝甲全身防護的動力步兵。
這些動力步兵依靠頭盔前後左右的數十個觀瞄設備捕捉外界影像,由瞳孔捕捉裝置,直接向視網膜投射全景影像。後世成熟的視網膜投影光線,會根據頭部轉動來提供觀察者所需了解的方向全景,並根據瞳孔收縮來判斷觀察距離、影像清晰模糊化,保證視力不會退化。
中心計算機,為動力裝甲士兵提供了諸如風向、目標識別、標注、鎖定、射擊輔助控製在內的計算。
外骨骼表麵的裝甲采用了超高強度複合纖維與合金絲網多層編製而成,內嵌兩毫米超高強度陶瓷內襯,全套動力裝甲僅重四十公斤。
正麵五毫米厚的裝甲,足以抵禦百米內三十毫米機炮鋼芯穿甲彈直射,防護力超群。
由於有穩定的支撐,士兵們無需擔心後坐力,可使用二十毫米機炮,在背後攜帶一百五十發炮彈作戰。
通過槍身觀瞄設備,向計算機提供數據,由主控計算機提供目標捕捉、射擊目標威脅程度標注、射擊輔助在內的一係列運算,協助士兵聽從上級指令,快速清除敵軍。
在每個班組內,還有一名士兵會在肩頭安裝一部微型導彈發射裝置,身後背負二十枚一尺長微型導彈、雲爆彈、微型防空導彈等武器,對五公裏內的地麵、車輛、空中目標展開遠程打擊,為所在班組提供地麵戰術攻擊、近程空中防護在內的作戰要求。
另一方麵,采用了新型超高功率電機的動力裝甲部隊,機動力也超強。
穿戴動力裝甲的士兵,可以以二十公裏時速正常行軍,也可以保證半功率三十公裏快速步奔跑。極限時,還可以以滿功率四十公裏極速突擊。
其機動力,遠勝普通部隊,近似於機械化部隊。且動力裝甲部隊可在地形複雜的山區、叢林等地帶自如行動,既有步兵活動範圍不受限製的優點,又有機械化部隊機動範圍廣的優點;既能對小目標突擊、又有對固定堡壘群強行攻堅能力,可謂是一個適用範圍極廣的新型軍種。
每個動力裝甲背後,都有一個小書包大小的電池包,足以為動力裝甲提供四個小時全功率作戰、六小時半功率作戰,及百分之三十功率普通行軍警戒動力支持。
動力電池可以通過快速更換電池,實現長時間作戰。戰後由隨行的柴油發電車充電艙,為半個連的士兵提供戰場充電,隻需三小時即可全部充滿。
緊急情況下,可在損害電池使用壽命的前提下,對電池進行急速充電,十分鍾即可充滿百分之九十的電力,滿足部隊持續作戰需要。
為了保證士兵安全,電池包位於較少會受到攻擊的背部,由多層超高強度合金盒防護。
同時合金防護盒底部側下方,有一個較為薄弱的泄能窗口。當防護盒被意外擊穿,電池有可能爆炸時,泄能窗會首先被膨脹的氣體擊穿,讓能量通過泄能窗口快速排出,降低對士兵的傷害。
根據後世實戰檢驗,這個時代的軍隊輕武器完全無法擊穿動力裝甲,就算是重機槍也很難擊穿表麵裝甲,倒是有可能破壞外部觀瞄儀器。
這個隻需要做好戰場快速檢修更換即可避免。
在士兵注重自身防護的正常戰術動作下,動力裝甲部隊完全可以無損消滅數倍於己的普通軍隊。
在必要的時候,徳汶可以迅速組建起數以千萬計的動力裝甲部隊。
如此龐大的部隊,在不考慮敵人狗急跳牆動用核武器的情況下,便是橫掃全球也不在話下!
動力裝甲部隊的建成,讓徳汶終於有了基本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