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3章 滏陽河流域的環境整治(18)(1 / 2)

第二十三號泉,及第二十四號泉,為黑龍洞諸泉之最東者,主源均在大石下,施工開鑿非去岩不能覓得源泉,故僅將出口處之石加以開鑿,水流暢而後止。

丙測驗水量

黑龍洞諸泉於五月九日開工,即在河內設置水標,以視水位之升降,不過在黑龍洞地方,河水寬而且深,所以每日記載,水位相差幾微,又無流速計以測驗每泉之水量,因之測驗水量頗感困難,至十五日乃擇地施測,計得黑龍洞諸泉之總流量為每分鍾六二七七○○,○○立方尺。

丁用民未及石工數目

開鑿黑龍洞泉及黑龍洞北諸泉,共用民夫一五六六個,石工一一四個。

五、用款數目

以上用民夫一五六六個,每夫每日發給膳費洋○,一五元共合洋二三四,九○元,石工一一四個,每日工資洋○,四○元,共合洋四五,六元,又買韮菜地價洋三○.○○元,賠種子洋三元,以上四項,共用洋三一三,五元。

六、灌溉情形

黑龍洞泉為滏陽河之主源,流量每分鍾六二七七○○,○○立方尺,每晝夜可灌田二萬二千九百五十二畝,按十日一週計,可灌田二十二萬五千九百七十二畝。

開鑿滏陽河源泉報告書

一、名稱

廣盛泉

二、地點

是泉多年已壅塞無跡,去歲調查泉苗時,認為石板壅為廣盛泉之舊址,今春縣分處查明廣盛泉之舊址,乃在石板甕之北五七,○○公尺處。

三、籌備情形

籌備情形,已於開鑿晉祠泉報告內述及,此不再述。

四、開鑿經過

甲試鑿經過縣分處在石板甕北尋得廣盛泉舊址,以民夫二百餘,挖池一,深三,○○公尺,長二,五○公尺,寬二,○○公尺,得小泉兩處,均不暢旺,因泉處較滏河低,開渠引水,須先挖滏河河身工程甚大,僅挖一小渠長二○,○○公尺,寬一,○○公尺,深三,○○公尺。

乙測量地勢在廣盛泉處,所挖之泉坑,已達三,○○公尺深,恐較滏陽河為低,致開鑿後,仍不能引水外出,須先行測量,以觀地勢之高低方可動工,經怡立礦務公司測量隊測量後,知廣盛泉處較河底高三,六○公尺,且開渠引水亦須掘三,六公尺深方能引出,故未據予開掘。

丙試鑿石板甕去年調查泉苗,認定石鼓山陽,滏陽河北岸地勢潮濕,掘不及半尺,即有水浸田,其下必有伏泉,依照去歲調查,在石板甕處試鑿,於五月十日動工,挖一溝長六○,○○公尺,寬二,○○公尺,深一,五○公尺。

丁發見泉眼情形挖至三,○○公尺深時,仍無大泉,若繼續施工,地勢亦必較滏陽河底低窪,恐仍不能引出,因而停工。

戊用夫工及款項數目以上工作,共計四日,用夫工二三七個,每夫每日發給飯費○,一五元,共用洋三五,五五元。

留交磁縣鑿泉分處之工作計劃

籌辦員董於晉、劉家珍甲開泉計劃

一、黑龍洞零號泉西連處有韮菜地約半畝,其下有泉苗,可購地為公,施工開鑿,以增新泉。

二、黑龍洞北滏河北岸,長約一○五,○○公尺,寬約二三,○○公尺,其下有伏泉,宜施工開掘,以疏滏源,開掘之泥土,移至河西沙灘,延長舊有禦洪土堰。

三、黑龍洞之二十四號泉以東,石縫內小泉尚多應擇要擴充,用石匠再事開鑿。

乙保護工程

一、晉祠泉渠砌岸工作,應照擬定計劃,從速開工,以防坍塌,而保永固。

二、韮菜地泉池,保岸工程,應將泉池長約四八,○○公尺,用石砌修,以防農民侵占或損害泉眼。

三、韮菜地泉池出口處西邊有山澗直注泉渠須作適宜水道上,以防山洪衝壞渠岸。

四、黑龍洞泉自零號至九號對岸一段,長約六○,○○公尺,均係衝積沙灘,應用石砌成高三,○○公尺之石岸,以防沙土坍塌河內,淤塞泉眼。

挖浚滏陽河源泉計劃

按滏陽河上遊,自廣盛泉,至郭家莊東,水磨口一段,長約二裏,此一段河身,最寬處約三一,五丈,最狹處約十八丈,假定開新河寬度為二○.○丈平均挖浚為三尺,則所挖土方為二一六○○,○,每方土按○,六元計,需洋一二九六○,○元。

運土需用輕便鐵道,每英裏之鋼軌(八磅重)按一八○○,○元,計三英裏之鋼軌,該洋五四○○,○元,盛一噸之罐車十輛,每輛按一百元計,該洋一千元,以上三項,共洋一九三六○,○元。

晉祠泉對麵之南山坡,發現泉眼甚大,水量亦極旺,第二屆開泉時,曾有人,說其地有大泉,但尋不得痕跡,無從開鑿,今果然發現大泉,其所見真泉包藏於內,可斷言者,若挖浚滏河時,同加開導,增多滏河泉源,亦不無價值,黑龍洞零號泉以西,韮菜地下,伏泉甚多,可由公家購買,尋出泉眼,重加開鑿,亦屬急要之泉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