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3章 滏陽河流域的環境整治(18)(2 / 2)

第二屆所開韮菜要泉池,水量極旺,為不可多得,泉池修砌,僅做一麵,宜將東北兩麵,照樣修砌,以完全功。

附磁縣開鑿滏陽河源各泉初步工作完成略圖一幅。

第二屆鑿泉計劃磁縣鑿泉分處自做保泉工程

一、晉祠泉自泉水去出口至滏陽河一段渠岸,按照擬定計劃,用條石及石灰,砌修甚好,渠岸高九,三尺,長二一五尺,厚一尺,用洋一九二,六四元。

二、黑龍洞砌岸工程自零號泉至九號泉對麵一段河岸,防其坍塌淤泉,故擬用石修砌,磁縣分處,已將岸用三合土及條石,共修長一五八,六尺,高五尺五寸,上麵五尺以內,均用三合土填固,用洋七四,五四元。

三、韮菜地泉池此泉西岸靠近土坡,防其坍塌,將西岸做成石岸,計長七二,五尺,高九尺,寬二尺,工堅料實,並做水口一個,高六,五尺,寬一○,尺,共用洋四二,二五元。

磁縣鑿泉記

河北省據太行山麓左,地高亢,雨少風多。民國十年九旱,灌溉無方,本會一再籌救濟法,鑿井開渠外,惟有利用地勢挖鑿泉源,以資灌溉,並指定近山者四十七縣為鑿泉區域,磁縣其一也。縣之西部,當太行山麓,石鼓、神麋兩山下,泉水甚旺。舊誌所稱廣盛,晉祠、黑龍洞諸泉彙為滏陽河源,不第藉溉田園並利舟楫。近年失修,晉祠、廣盛兩泉均淤塞,黑龍洞泉雖未全竭,然出水微弱,舟楫不能上駛,田園亦因就荒蕪,可憫也!二十四年春,本會遣巡視員鄧汝圻,籌辦員董於晉、劉家珍赴縣開鑿;次年春,複遣籌辦員王培椿、李逢源二人繼之。計分為廣盛、晉祠、石橋東、黑龍洞四泉係,次第興工。廣盛泉在石鼓山下,距紙坊村約半裏許,水竭亦久,僅於石板甕間得舊跡,鑿泉眼二,然水不暢旺。晉祠泉在石鼓山陽紙坊村水母宮殿下,亦久枯蠍則按舊址鑿石開渠,而水源大起,頓複舊觀。石橋東泉者,指神唐山陰,自紙坊村石橋至郭家莊村北,小橋一帶而言也。此段泉眼所在皆是,亦以年久致泉皆暗伏,今複度地鑿石,分四區而深鑿之。得大泉三,小泉無數,則水極暢旺。黑龍洞泉在黑龍洞村西北,神唐山陰下,湧若列星,涓滴成渠。繼複轟山鑿石,得正泉二十有五,餘泉不可指數,水流之旺,為諸泉之冠。至韭菜地南泉,韭菜地北泉,南山坡泉,均附於黑龍洞泉係內,開鑿後均水源大增。此四泉係,總彙為滏陽河源。在此枯竭之餘,開鑿疏引,胥費經營。凡泉眼之挖鑿,泉池之整砌,渠道之疏辟,地勢之查勘,水量之測驗,工程既繁,用人亦夥,征夫募工動逾數千,賴縣長孫振邦暨地方士紳相為讚助。計自興辦以來,兩閱寒暑,而後成功。用款三千元有餘,增加灌田二餘萬畝,水利既興,農民稱慶。事功之規劃,雖雲責有專歸,而通籌合作,實地方官紳之協力為多也。工既竣,爰舉顛末為來者告望後之君子,謀桑梓之利,歲加疏浚,勿使淤廢,而有以推廣,其功俾薄被。為河北省政府主席宋哲元暨河北省農田水利委員會誌。

中華民國二十五年八月立

開鑿滏陽河源泉記

滏陽河源泉由三:日廣盛,日晉祠,日黑龍洞。舊籍所誌,三派彙流,勢其盛也。嗣以地質變遷,人力費施,廣盛既湮沒於數百年前,晉祠複逢春而輒涸,於是農夫感水短,舟子歎水難。餘於癸酉冬來理斯土,嚐至源泉所在,探其本來,審其情狀,見夫砂石、瓦礫所積塞,草根、泥土所壅阻,以為若開浚之,泉流必暢,水量必增。甲戌秋,建議由省發幣,而縣任役,施行浚治,以廣灌溉,利航運。乙亥春,河北農田水利委員會派員蒞縣勘查,準如餘議興辦,鄧、董、劉三君奉命來此督工,餘派李琳、陶漣、梁廣忠、薑鴻飛數君助理其事。東西兩閘出民夫,閘董率之,以服役。五月一日興工,甫三日,晉祠泉水忽出現,洶湧奔騰,流勢甚壯。在工員夫,近村居民,喜出望外,歡聲雷動。餘益增期所信,更擴充計劃,陳之當局。今春,水利會複派王、李兩君詳悉勘測,意在大舉,徒以防淤工程未議定,先擇要鑿之。然自開辦以來,泉流陡旺,水量大增,民生利賴,亦已不淺,是皆上下協力有以致之也。餘行將去磁,而深冀此工底於成,因更述其梗概,將來貫徹原規劃,大舉開鑿之,尚有待於賢者。

中華民國二十五年歲次丙子仲秋天津孫振邦識

碑塔:

陽地利非辟不能殖

陰泉源必開而後洪

右河北省農田水利委員會疏鑿滏陽河源泉紀念碑左中華民國二十五年八月一日立

峰峰晉祠泉碑記

(中華民國24年)

必盡人力

滏河源泉每況愈下,溉田通航日感困苦,今複開竣泉水,陡旺、因勒數字,以誌其事,且厲後人。

磁縣鑿泉分處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