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省一百三十餘縣重,幾無地無堿,而最重者亦有七十縣。財政部前以堿地私鹽,有損國稅,武力緝私,民變迭生,乃思由堿改良著手,以求正本清源,故於民國二十四年冬有財政部長蘆鹽區改良堿地委員會之成立。該會成立以來迄今二載有餘,工作成績,亦有相當表現。餘以堿地改良,乃目前土地利用之重要問題。且警於國人對此問題加以注意者為數不多,故將其二年來之工作概況撮為斯文,以促進國人對於堿地利用及該會成績之注意。至於其他各省,若魯若豫,對堿地之改良,亦有相當舉動,容後另文述之。
二、堿地之分布
河北省一百三十餘縣內,幾無一縣不有堿地之存在。受害教烈者,亦有七十縣。大抵冀南最重,冀東次之,冀西冀北又次之。概言之,可以長蘆鹽區作範圍。但在民國二十四年長蘆鹽場改良委員會決定改良堿地以大名,平鄉,高陽,武強作範圍時。即有津南、靜海、青縣、津北、安次等縣人民要求加入改良區內,足征冀省堿災之重,絕不止長蘆鹽區也。該會所定區域,包括滏陽,漳河,瀦龍,三河流域及平漢路沿線各區,共有二十餘縣,縣名如下:
(一)大名區:大名,邯鄲,南樂,清豐四縣;(二)平鄉區:平鄉,曲周,雞澤,隆平,廣宗,巨鹿六縣;(三)高陽區:高陽,鹽山,蠡縣,寶坻,武清,滄縣六縣;(四)武強區:武強,武邑,安平,深縣,饒陽,獻縣六縣;至於各區究有堿地若幹畝,以堿民籍淋鹽漁利,不顧據實報告,故調查實屬困難。長蘆區堿地改良委員會成立迄今,已二年餘,而對於堿區畝數調查之所發表者僅有平鄉區,即此一區數字,調查員一再聲明:堿民虛報,數字非確也。玆將該去調查畝數列後:
平鄉一六二七頃最五○○頃--次一一○○頃
曲周六二○頃最一八○頃--次五百頃
雞澤八○○頃最各半--次各半
隆平四○○頃最一○七頃--次三百頃
廣宗三○○頃最四八頃--次二○○頃
巨鹿二六六頃最六八頃--次二○○頃
三、改良堿地機關
現存冀省堿地之有係統的組成,為財政部長蘆鹽區改良堿地委員會。該會由民國二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成立於天津,其成立之動機,吾人可以下文中見之:“……謹就長蘆一區而言,每年由於人民自製(鹽)私銷之故,鹽稅損失,幾近幾千萬。財政部為整頓鹽稅收入,對於堿區人民之私製私銷土鹽,采取治標治本二辦法:治標以警察之力,嚴禁製造銷售;而治本辦法,則為改良堿地。”--財政部長蘆堿地改良委員會專門委員會劉和著河北省之堿地及其改良。
“……自去年冬(民國二十三年冬)長蘆鹽運便署派遣大隊至冀南各縣厲行緝私以來,河北硝鹽問題日趨嚴重,政府為增加稅收,強力壓迫,鹽民為延續生命,力圖反抗,於是政府於民間形成尖銳對立之局,雙方武力衝突之慘劇,時有所聞。最甚時,鹽民且組成團體,保衛縣城,要求撤退鹽警,結果釀成本年(二十四年)四月間在邯鄲之大激戰。”--民國二十四年十月二十五日天津益世報評論。
“……良以河北省一百三十餘縣內,感受鹽害較烈者,約有七十餘縣,因可包括淋硝鹽,致鹽稅短收,年為八百萬元,而荒廢可耕之地,竟還五百萬畝,農業損失年為三千萬元之巨。加以’九一八‘事變後之過剩勞力,不能再出關謀生,而本省每年食量三千萬擔,雖有習若之勞工運闊之土地,乃束手無所裨益。如不急解決之法,非特日常生活必需之食糧須抑給舶來品,以農之立國之圍容開地,而外國以吾民無能,借口開發資源,起而越俎代庖矣”--華北水利委員會崔興沽灌溉試驗場主任韓少琦著河北省堿地如何改良。
由以上文字,我們可以歸納出堿地改良委員會成立之初之動因如下:
(一)堿地地域遼闊,作物不長,農民無以為生,借刮土淋鹽以延續生命,以此官鹽損失,年近千萬之巨,財部派隊緝私,則釀成巨變,於是不得不謀治本辦法--改良堿地。
(二)“九一八”事變以前,不毛堿地之人民,且可逃生關外,自榆關失守以還,日人限製華工出關,於是此等有耕力而無耕地之農民,不得不待憋於不毛之堿地,而坐以待斃,終非人性作宜,故鋌而走險,甘冒國家之鹽法以延續生命者更多,國庫之損失更大,於是不得不妥謀救濟辦法--改良堿地。
(三)日人侵華,動輒借口中國為無組織國家,有土地而不知道利用,日本人口過剩,不得不向此可用辦法,以塞他人之口,有效辦法為何--改良堿地。
餘之所以絮絮如此種不占重要改良堿地委員會成立之初動因者,蓋欲使國人明了偌大可耕之土地,任其不毛,非至萬不得已--國家因稅黜而緝私,人民因延命暴動,敵人之手,已深至寧幾之邊,乃不將已始有改良之舉;而主其事者,又為懼短稅收之財部,尚非地機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