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實施數字電視三步走戰略。根據我國國情和當前廣播電視的實際,廣電總局提出我國發展數字電視按先有線網絡、後直播衛星、再地麵無線的順序,實施三步走戰略。第一步:2003年開始,大力發展有線數字電視。2003年發展數字用戶100萬戶,到2005年,實現數字用戶3000萬戶,占現有的1億有線電視用戶的三分之一,使大中城市的觀眾先感受到數字化帶來的新變化。第二步:2005年開始,開展衛星直播業務。作為有線電視的補充和延伸,衛星直播業務滿足看不到有線電視的全國三分之二家庭,特別是老少邊窮地區的需求。第三步:2008年開始,全麵實施地麵數字電視。滿足城市移動接收群體的需求,同時開播多套高清晰度電視節目,滿足高消費群體的需求。通過製作高清晰度電視節目、建立地麵發射設施、發展接收終端、更新電視機,擴大文化消費市場。在完成三個發展階段後,我國的數字電視可以通過有線、衛星、無線三種方式實現對全國的覆蓋。2015年我國廣播電視全麵實現數字化,我國廣播電視模擬向數字過渡的期限預計為15年。
關於構建數字廣播影視技術新體係。第一,大力發展有線數字電視。建立由節目平台、傳輸平台、服務平台、監管平台組成的有線數字電視技術新體係。節目平台負責集成播出數字電視節目,分中央和省兩級,分別由中央和省級播出機構建立;傳輸平台負責節目傳輸和互聯網上音視頻廣播等增值業務的開展,分國家幹線網和省級幹線網兩級,由中央和省級網絡公司建立;服務平台負責直接麵向最終用戶提供服務,分別由直轄市有線電視網絡公司、具有一定規模和用戶數量的有線電視分配網的省和市(地)網絡公司建立;監管平台負責協調、監管有線數字電視運營秩序,分中央和省兩級。采取分區分片整體平移的過渡方式推進本地網的數字化進程。到2005年,直轄市、東部地區市(地)以上城市、中部地區省會市和部分市(地)城市、西部地區部分省會市的有線電視完成向數字過渡;到2008年,東部地區縣以上城市、中部地區市(地)城市和大部分縣級城市、西部地區大部分市(地)以上城市和少數縣級城市的有線電視完成向數字過渡;到2010年,中部地區縣級城市、西部地區大部分縣以上城市的有線電視完成向數字過渡;到2015年,西部地區縣級城市的有線電視完成向數字過渡。同時,還將加快本地網絡的雙向化改造,按最後一級光節點所帶用戶小於500戶的標準推進網絡光纜化改造。
第二,建立數字廣播電視節目係統。廣播電視節目係統的數字化要按節目製作網絡化、播出自動化、節目資源管理數字化三步走的戰略推進,建立規模化、集約化、現代化的節目生產方式。2003年在中央電視台建立高清晰度電視節目製作示範中心。2005年,力爭省級以上廣播電台、電視台基本實現采、編、播的數字化,廣播節目製作、播出實現硬盤化,電視節目製作、播出實現台內設備的聯網和資源共享。
第三,加快衛星廣播電視的數字化。2005年底,衛星廣播電視的傳輸將完成從模擬向數字過渡,終止模擬傳輸方式。力爭2005年全國廣播電視直播衛星開始播出。
第四,開展地麵數字電視標準的製定與試驗。2003年在北京、上海和深圳等城市進行地麵數字電視試驗,2004年基本完成地麵數字電視的標準製定和頻率規劃,2005年試驗擴大到我國主要的經濟發達地區。
第五,加快數字聲音廣播的應用與推廣。積極試驗和推廣數字聲音廣播技術,開發聲音廣播新業務,開辟新的發展空間,使廣播向優質、高效、移動和多媒體的方向發展,滿足聽眾多層次、多樣化、個性化的需求。針對我國不同地域的發展差別,製定啟動數字聲音廣播與關閉模擬廣播的時間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