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繼承百年光榮傳統開創中國電影新紀元(1 / 2)

——答中央電視台《文化訪談錄》欄目記者問

(2005年12月)

問:在電影百年這一年,中國電影工作者取得了怎樣的驕人成績?

答:中國電影100年,是取得輝煌成就的100年。從1905年到2005年,我國共拍攝故事片7200多部。特別是近年來,中國電影產量持續大幅攀升,電影票房和綜合實力強勁增長,國產電影已經成為我國重要的文化品牌。2002年生產電影100部,2003年生產電影140部,2004年躍升到212部,國內電影市場單片最高票房桂冠連續3年由國產影片贏得。在中國電影誕辰100周年的2005年,中國電影更是走上100年發展的最高峰。2005全年共生產故事片260部,比曆史最高紀錄的2004年增加了48部。另外全年還生產電視電影129部,美術片7部,科教片33部,累計電影生產總量達到了百年電影史上的最高紀錄。電影收入也創造了曆史新高。2005年電影國內市場票房達到20億元,海外電影市場票房達到16.5億元,電視播映市場達到11.5億元,三項收入相加,電影綜合收入達到48億元,比2004年增長了12億元,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業績,以優異的成績接受了電影百年的檢閱,為中國電影百年獻上了一份厚禮。

問:2006年,在中國電影的第101年,中國電影事業將要在哪些方向取得突破和進展?中國電影人應如何繼往開來地推動中國電影事業的發展?

答:2006年是我國實施“十一五”規劃的第一年,也是電影步入曆史新紀元的第一年。中國電影事業要繼承百年光榮傳統,繼往開來,為中國電影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開端。一是深入實際、深入生活、深入群眾,從鮮活生動的現實生活中尋找創作的源泉和靈感,多出好片、多出大片、多出深受人民群眾歡迎的精品力作。二是加快電影數字化發展。科技創新和數字化發展是引領電影發展的重要因素,是電影發展的新的動力和新的增長點。今年要加快中國電影數字基地的建設步伐,加快推動數字技術在電影製作、發行、放映、存貯、傳輸等領域的應用。三是強力開拓電影市場,凝聚電影人氣。大力推進國產電影進社區、進農村、進企業、進學校,利用年前到3月底近百天的時間,用免費和不超過10元的低票價,為群眾規模性地放映10萬場公益電影,讓廣大群眾分享到中國電影改革發展的成果。同時,進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大資金投入,全力推進農村電影放映工程,使電影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四是加快國有電影企業股份製、集團化改革步伐,按照現代企業製度和現代產權製度的要求,改製重組,增強電影企業的活力和競爭力,鼓勵國有資本、社會資本、民營資本和部分外資投資電影業,形成多種所有製、多元投資主體的格局。五是加強電影國際合作和交流,拓展海外發行渠道,擴大國產片在海外舉辦影展和促銷的力度,大力推進國產影片走出去。六是加大人才培訓力度,強化職業教育和在職教育,大力實施青年人才工程,努力建設一支優秀的創作人才、技術人才、經營人才和管理人才隊伍,並為中國電影人才工作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和輿論環境,充分發揮和調動電影人才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