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中央電視台記者問
(2005年12月)
問:歡迎您到中央電視台接受我們的現場采訪。今天上午,紀念中國電影誕生一百周年大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100年來,中國電影已經成為了世界電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百年曆史的記憶點上,我們一起回顧中國電影所走過的路程,一起總結中國電影發展的經驗教訓,可以說非常具有現實意義。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電影是一種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對於一個國家來說,電影到底意味著什麼?
答:如果說看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要看這個國家的GDP,看一個國家的文化實力就要看電影。因為電影是一種綜合性藝術,它不僅需要編劇、導演、演員,還包括攝、錄、美,服、化、道、聲、光、電。所有最美好的東西都可以通過電影來展示,所有最美好的想象都可以通過電影製作來表現。電影作為高投入、大製作、高科技的產物,集中反映了一個國家的經濟和科技實力,電影的大熒幕、環繞聲最能夠直接作用於人們的娛樂感官。所以說,電影在一個國家的文化產業中居於非常特殊的位置,是國家文化綜合實力的體現。從某種意義上也可以說,電影是一個國家的名片。
問:今年是中國電影誕生100周年。100年來,中國電影走過了一個漫長的發展路程。如果我們回顧一下,中國電影經過了幾個階段走到了今天?
答:我認為,中國電影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從1905年至1949年,這一段是中國電影從誕生到初步奠定基礎的時期。100年前,北京豐泰照相館拍攝出中國第一部電影,名字叫《定軍山》。這部以京劇為內容的中國第一部電影,將科技和中國的民族藝術形式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早期電影大多粗糙稚嫩。進入30年代以後,共產黨介入電影業,開展了“左翼電影運動”,一掃早期影壇和神怪武俠片、鴛鴦蝴蝶片等積弊,使電影彙入了抗日和民主的洪流。《漁光曲》首獲國際大獎,1935年拍攝的《風雲兒女》的主題曲《義勇軍進行曲》後來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歌。當時還拍攝了很多有代表性的電影,如《馬路天使》《一江春水向東流》,揭露了反動統治的黑暗,歌頌光明,引導人們向著理想的道路飛奔。
第二個階段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到1966年。新中國非常重視電影,建國後立即組建了北影、上影、長影等大型電影廠,每年都生產出很多優秀影片,尤其是1959年到1960年初這一段,拍攝出《五朵金花》《青春之歌》《紅色娘子軍》《李雙雙》《早春二月》等著名電影,被稱為“難忘的1959”。
第三個階段從1966年開始到1978年,是電影發展的困難時期。尤其是十年“文革”,8億人民隻有8個樣板戲,但是就在這個時期,電影人頂住壓力,拍攝出《創業》《海霞》《閃閃的紅星》,而且得到了毛澤東和老一輩革命家的高度肯定。
從1978年到90年代,可以稱之為中國電影的第四個階段。這個時期,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開展了思想解放運動,電影界拍攝出《天雲山傳奇》《人到中年》《城南舊事》《芙蓉鎮》等一批對曆史進行反思的優秀影片,後期拍攝出《開國大典》《大決戰》等革命曆史大片,形成了一次新的電影創作高潮。
問:從這四個階段來看,中國電影每一個階段都有精品出來。對最近這些年來中國電影發展的成就,您作何評價?
答:進入90年代以後,世界電影遇到了嚴重困難,除美國一枝獨秀外,其餘各國的民族電影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有的國家甚至不再生產民族電影。但是中國政府非常重視電影的發展,1996年專門在湖南長沙召開電影工作會議,提出了一係列政策,包括大力實施“電影9550工程”、以電視補電影、免征電影拷貝增值稅等,保證了中國電影的順利發展。最近幾年,黨和政府推進文化體製改革,大力促進電影產業的發展。2002年中國電影隻有100部,2003年增加到140部,2004年躍升到212部,2005年提高到260部,而且票房逐漸上升,綜合實力逐步增強。不僅拍攝出了《臥虎藏龍》《十麵埋伏》這樣適應市場的大片,而且拍攝出了《離開雷鋒的日子》《張思德》《驚濤駭浪》這樣代表我們所倡導的人生觀、價值觀,思想和藝術俱佳的優秀影片。尤其是從2002年開始到現在,很多優秀影片進入國際市場,不僅獲得大獎,而且票房成績超過國外大片。如《英雄》在國內創造了2.5億票房,在北美地區連續兩周高居票房榜首,這是以往從未有過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