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未來的命脈(2 / 2)

張世平幾乎沒有猶豫就回答:“首長,我已經做好了蹲大牢的準備。”

老將軍足足有10多分鍾沉默不語,倏地,兩行濁淚從清臒的麵頰上流下來,然後神情凝重地說:“我支持你,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蹲大牢是不可能的,但對你今後的晉升可能會有影響。”

老將軍接著又說了一番讓張世平受到極大震動的話:“搞理論研究也需要勇於犧牲的精神,戰爭年代打仗需要衝鋒陷陣,出生入死,搞理論研究也要像打仗那樣敢於衝鋒陷陣。而理論上的衝鋒陷陣所需要的膽識和勇氣,經受的考驗往往更嚴峻!”

這本書在出版過程中雖然費了一些周折,但問世後反響強烈,不少部隊的高層領導,對這本書給予了充分肯定。軍科的領導給作者以堅定有力的支持和鼓勵。

海洋對人類生存與發展的重要性,早已不是什麼新鮮的話題。2000多年前羅馬共和國的著名哲學家西塞羅就感慨萬端地說:“誰控製了海洋,誰就控製了世界。”英國政治家沃爾特·雷利爵士從英國成為“日不落帝國”的興衰史中得出結論:“誰控製了海洋,即控製了貿易;誰控製了世界貿易,即控製了世界財富,因而控製了世界。”約翰·肯尼迪在“基蒂霍克”號航空母艦上作演說時特別強調:“控製海洋意味著安全。控製海洋意味著和平。控製海洋意味著勝利。”

當然,對美國及世界影響最大的是馬漢的《海權論》。美國史學界稱其為“海上力量的思想家”,“是帶領美國進入20世紀的先見之明的天才”。這位56歲已經退出現役的海軍上校,在10年後因他在軍事理論上所做出的突出建樹又被授予退休海軍少將。1884年,新建在羅得港的海軍軍事學院院長斯蒂芬·B·盧斯將軍邀請馬漢上校擔任海軍曆史和戰術教員,向他提供了一個成為世界名人的台階。通過講課,他編寫了三大著作:1890年《海上力量對曆史的影響:1600—1783年》;1892年《海上力量對法國革命和法蘭西的影響:1793—1812年》;1905年《海上力量與1813年戰爭的關係》。這三部著作在中國合譯出版時書名為《海權論》。

馬漢認為,海洋是世界各國的共同財富,從戰略角度看,海洋既有商業航運價值,又有軍事價值。由於優勢的海軍力量曾對巨大曆史爭端起過決定性的作用,並支配著曆史進程,世界局勢的發展和未來也日益取決於海權。因此,美國必須掌握海權。擁有一支能夠擔負對外作戰任務的一流海軍,是“確立和維護國家權力的最為重要的條件”。海軍的戰略目標,是保證國家獲得平時和戰時的海權;“海軍在海上作戰中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掌握製海權”。

海權是什麼?張世平回答:“海權,說到底就是海洋活動的自由權,是海洋國家的合法權利。”

繼馬漢之後關於海洋和海軍戰略的理論汗牛充棟,那麼張世平的這本《中國海權》給我們提供了什麼樣的警示和理論啟迪?在軍科他的辦公室,我與他整整討論了一個下午。這本書是一部典型的“中國讀本”,它對喚醒國人的海洋意識,對呼籲決策部門從“未來生存與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高度來認識海洋,研究確定海軍發展戰略和關於海洋的方針政策,具有強烈的針對性。

可以斷定,這本書將是影響中國未來發展的一部重要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