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像東京這樣的大城市又是絕大部分日本企業和大型外國跨國企業的基地,所以這樣的剛性需求刺激了東京等大城市的房價。不過除了東京特別貴以外其他城市都還可以,基本是東京房價的一半。
普通30歲的白領30萬/月或450萬/年的十年工資能買套房,不過因為按揭消費有稅控除的優惠,大部分都按揭。稅控除就是你的所有買房、買車、看病等的花費都控除後隻有剩下的收入繳稅。
日本一幢房子的價格在3000萬日元至5000萬日元,折算成人民幣是在240萬至400萬,是日本一個中下等收入的人的8年左右的工資。北京的房價三環內是每平方米3萬元人民幣,一棟100平方米的房子需要300)~‘元,是一個普通中下層收入人員1000個月的收入,也就是將近90年。我們買一套房子花90年的工資總和,這個數字隻相當於日本人花8年左右的收入。但是,日本人住的是有五六個房間、私人停車場和小花園的別墅,而中國人住的是兩室或三室一廳的公寓房。當然,北京、上海以外的房價要比較低一些,可是同樣他們的工資水平也要低一些,說起來還是扯平了,負擔都差不多。
(4)教育費用
從孩子出生前,就向政府申請,政府會發給營養費,同時還每天免費送給你牛奶,不用自己去取,有專人為你送上門來。
孩子一出生,家長就可以到市政府領取30萬日元,用以支付醫院的接生等費用,一般花不完,還能剩下一些。
孩子要上幼兒園了,公辦幼兒園最貴的收費是3萬日元/月,也就是一個人基本工資的lO%,而且收入少的家庭可以拿著相關證明向政府申請減免。小學至初中階段,是義務教育階段,學費為零。書本費不用交,學校免費發。沒有雜費這樣的收費名目。唯一‘的支出是每天的午餐費。午餐費一年的花銷是3萬日元左右,等於是三天工資。三天工資解決孩子一年的夥食費,未免太便宜了。
高中開始就不是義務教育了,收費就要高得多了,一年的學費“高達”10多萬日元甚至是20萬,要整整花掉一個人將近一個月的工資。我沒有孩子上高中,但有類似情況的可以自己去比較一下,看看你們一個月的工資夠不夠支付一個高中生一年的學費。還要記住,人家的最高花費是一個月工資,也就是全日本最好的高中,拿這個條件去對比會更清楚。
上大學那就不用說了,公立學校學費約50萬日元/年,也就是將近兩個月的工資,學校還有各種獎學金、助學貸款。私立大學學費約100萬日元/年,相當於三個多月的工資。在這方麵中國倒真算是和世界接軌了。這麼看來,中國大學的收費倒還真不是最貴的。不過日本不管上幼兒園還是大學,收入不高的家庭都可以申請困難減免,連私立大學也不例外。
(5)醫療衛生
日本醫療的最大特點就是所有人都加入國民健康保險。國民健康保險分三個等級,分別是老板級、普通級和家屬級,自己開公司或收入特別高的屬老板級,絕大多數人都是普通級,沒工作韻家屬和兒童從家長的工資裏繳,從成年起必須獨立繳納。一個月約幾千至幾萬日元,主要按收入多少繳納,直接從工資走。看病都得帶國民健康保險證,醫療費個人交10%一20%,保險裏出80%一90%,太高了還可以申請減免。
不管從收入水平、社會環境指數、國民幸福指數等各方麵來看,日本人都走在大多數國家前麵。之所以要絮絮叨叨地拉了這麼多家長裏短,隻是想給那些盲目自大者潑一瓢冷水,也給我們自己一個最明確無誤的信號,那就是:日本還在我們前麵。
3.“抵製日貨”的命題
200多年前著名的經濟學家大衛·李嘉圖提出了“比較優勢理論”,為國際貿易的發展提供了理論依據。解釋這樣的理論很麻煩,我們還是用中日兩國為例實際做個比較。在經典的貿易理論教材中有這樣一個例子,我們暫且就套用這個例子來說明好了。
假如中國花500個工時可以生產一輛汽車,花5個工時可以生產一件衣服。日本花100個工時可以生產一輛汽車,花4個工時可以生產一件衣服。雖然日本無論生產汽車還是衣服,都比中國生產能力強,但是做一個計算,結果居然還是貿易比較合算。
在中國和日本不做貿易的條件下,中國人花505個工時,可以得到一輛汽車和一件衣服,但是在貿易的情況下,又該如何呢?如果中國把這505個工時都用來生產衣服,很顯然可以生產101件衣服,這個時候,在日本市場上是25件衣服換一輛汽車,中國就可以拿101件衣服中的100件,去和日本人做生意。假設中國商人和日本達成共識:“50件衣服換l輛汽車”,中國能換回2輛汽車。在貿易的條件下,中國人花同樣的505個工時,得到了2輛汽車和1件衣服。對比下來,顯然做貿易對中國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