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輯 幸福沒有相似的(3 / 3)

偷棗情緣

那時候,我爺爺在臨縣一個鎮上當鎮長。適逢三年自然災害時期,家家戶戶灶不冒煙,街上餓殍成群。基層的工作千頭萬緒,很是忙亂,爺爺常常要工作到深夜。這天晚上,其他人都回家了,爺爺還在辦公室裏看文件。忽然,外麵傳來異樣的聲響——“啪嗒”、“啪嗒”,於是他走出來看個究竟。

原來,鎮政府院子裏種了幾棵棗樹。此時正值初夏,青棗已經成型,水靈靈的掛滿枝頭,有幾根樹枝伸到了牆外。那“啪嗒啪嗒”的聲音是從牆外傳進來的。爺爺輕輕地走出大門,看到一個衣衫襤褸的老大娘正手拿一根竹竿,擊打伸出牆外的棗樹枝。

爺爺咳嗽了一聲。老太太回頭一看,見一個幹部模樣的人站在麵前,不由地嚇得魂飛魄散,撲通一下癱坐在地上,她半跪半爬到爺爺麵前哀求:“同誌啊,求求你放過我吧,我兒子兒媳婦都餓死了,隻剩下一個可憐的孫子。我這把老骨頭餓死沒關係,可是如果沒有這幾個棗子,我孫子也得餓死啊!求求你了,同誌……”老太太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淚。爺爺一陣心酸,趕忙上前把她扶起來,故意壓低了聲音說:“老大娘,小點聲音,我也是來偷棗的!”老太太一愣:“怎麼,你不是鎮上的領導?”爺爺說:“不是。我家裏也有孩子,我也需要養家啊!”老太太恍然大悟,說:“哎呀,這下好了,咱們一起來吧!正好我打累了,你來打,我撿棗,然後咱倆平分!”“好的!”

不一會兒,他們就把伸出牆外的那幾根樹枝上的棗子打完了。在分配“勞動成果”時,爺爺隻抓了一小把,他說:“我家裏還有點糧食,這幾個棗子夠我家孩子吃了,您把其餘的都拿走吧!”老太太千恩萬謝,跟爺爺相約:“過幾天咱們再來!”爺爺深深地點點頭。

第二天,爺爺找來幾個人,把低矮的院牆扒掉了。別人問他為什麼,他說:“牆修高了,心就離老百姓遠了!”

幾天後的一個晚上,老太太又來了。她吃驚地發現,幾棵棗樹都已經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她悄悄地走到樹下,舉起了竹竿……不一會兒,爺爺也悄悄地出現在她的身邊。“老大娘,你的孫子怎麼樣了?”“哎呀,吃了棗子,我孫子高興壞了。真是謝謝你啊!”“沒事,反正咱們兩個都是偷棗的!”“哈哈!”兩個人開心地笑起來。

這天,爺爺陪省裏來的幹部到鄉下調研。他們一起到了鎮裏最窮的一個村子,村長領著他們挨家挨戶地走訪。當推開村邊上那扇門的時候,房主人和爺爺都愣住了,原來,正是那個衣衫襤褸的老太太,她後麵跟著一個瘦巴巴的小男孩。老太太目瞪口呆,不知說什麼好。村長見狀,急忙給她介紹:“這是鎮長和省裏來的同誌,趕緊讓進屋子裏去啊!”老太太把他們領進屋子。省裏來的同誌問老太太:“大娘,生活怎麼樣啊?”“還不錯,還不錯。”說著,老太太端出一個髒兮兮的盆子來,盆子裏裝著一小把青澀的棗子:“同誌,也沒有什麼可招待的,請吃幾個棗子吧!”“你們就靠這個充饑嗎?”省裏來的同誌問,爺爺點了點頭。那位同誌搖搖頭,長歎了一口氣。

他們離開的時候,爺爺一回頭,看到老太太滿眼的淚花。那一刻他的眼睛也濕潤了。他在心裏暗暗祈禱,對方不要認出自己來。

一年之後,一個小男孩來到鎮上找我的爺爺。看到那張熟悉的瘦巴巴的臉,爺爺渾身一顫:這不是那個老太太的孫子嗎?小男孩一見到我的爺爺,立刻跪倒在地:“叔叔啊,我奶奶死了!她臨死前讓我來找你,她說你是個好人,隻有你才能救我一命啊!”“孩子,起來吧,起來吧!我養活你!”兩個人緊緊地摟在一起,哭作一團。

當年這個小男孩,就是我的伯父。

現在,在我老家的院子裏,還栽著好幾棵大棗樹……

幸存者

鄰居養了幾隻小雞,能夠看出剛剛孵出沒多長時間。它們嘰嘰喳喳地叫著,黃黃的,小絨球一樣,在門前的草地上互相嬉戲,滾來滾去。

小雞們是被養在一個大鐵籠子裏的。白天撒出去,傍晚的時候再收進去。春天天氣晴朗,氣溫也高,晚上甚至把籠子放在門口就行。

有一天,本來前半夜還天高氣爽,後半夜卻驟然黑雲如墨,瞬間便狂風大作,電閃雷鳴,傾盆大雨從天而降。正趕上那天鄰居家隻有一個十來歲的小孩在家,其餘的人都到親戚家參加婚禮去了。小孩嚇得趴在被窩裏一動不動,更甭提出來照管小雞們了。

第二天早晨,雨過天晴。我們發現籠子裏的五隻小雞已經有三隻被大雨澆死了。有一隻奄奄一息,挨了半天時間,中午的時候也閉上了眼。隻剩下唯一的一隻小公雞,曬幹了身上的水,重新抖擻起精神,大聲鳴叫著,仿佛在宣告新生活的開始。

從此以後,草地上隻剩下了一隻小雞在跑來跑去。開始的時候,它還能夠自得其樂地啄啄小蟲,梳梳羽毛。慢慢地,它的神情有些呆滯,有時無緣無故地站著,抬頭望天,像是在凝神想著什麼東西。有時又忽然變得特別焦躁,從這個牆角惶惶地跑到那個牆角。周圍一個動物也沒有。一隻小狗,一隻小貓,或者小鴨子什麼的。隻有它一個在那兒孤零零地踱過來,踱過去,像一個滿腹心事的老人。

我可以想象得出在那個狂風暴雨的晚上,這隻小雞是怎樣地縮緊全身,緊閉嘴唇與風雨抗爭,又是怎樣在別的同伴已經凍澆而死後仍強忍著積聚身上的每一份熱量,苦苦地堅持著,對峙著,等待著,最後它終於幸存下來。

然而現在呢?看著它那病懨懨的樣子,那茫然若失的身影。我想,孤獨真是一種比閃電驚雷更可怕的東西,它會慢慢地由內往外毀滅一個生命的。

幾天以後,這隻幸存者還是死了。它並不是死於外來的打擊,而是死於沒有依靠,沒有愛。

花生芽

桌上端來一盤菜,綠油油、翠生生的。嫩綠的兩個橢圓形瓣中,夾著一條纖弱的白骨朵。主人說,這是炒的花生芽。將花生放在溫室裏催生,待它長出芽來便炒菜,時機要把握好,否則,花生幾天就會長成秧子。對花生來說,這頗有些欺騙的性質,老花生們滿懷希望地積累起全身的精華,殫精竭慮,準備為新生命做最後一搏。這一過程中,它們拋棄了所有的前嫌和累贅,煥發出無限的青春之激情,結果,在最美麗的綻放時刻,生命遭到無情扼殺。麵對哧哧啦啦的油鍋,它們瞠目結舌,才知道主人最初的溫情撫摩原是一場早就策劃好的騙局!

端上桌來的炒花生芽,依然保持著它們目瞪口呆的樣子。用筷子夾一根放在嘴裏,滿口是新鮮花生的嬌嫩和芬芳,細嚼時,還有點生澀與苦楚。這就是花生生命的全部。無需油鹽作料,僅僅是一盤花生芽我們就足夠品盡百般滋味。

其實,這並不是特例。人人熟知的豆芽,就是花生芽的前車之鑒。豆芽因為是一種由來已久的食品,讓人們忽略了它本身的慘痛曆程。它們一樣是單純地被蒙在鼓裏,一樣是充滿了美好憧憬,一樣是在夢想開始的時候被斬盡殺絕。沒有人聽到它們的呼喊和慘叫。

還有毛蛋。那些冰冷的雞蛋躺在老母雞的懷中,被溫柔地喚醒,小生命們以為春天已經來臨,它們蠢蠢欲動,認真地聆聽周圍的聲音,渴望趕緊從蛋殼中走出來,然而,在它們即將孵化成型之即,人類蠻橫地從老母雞懷中搶走了它們。這些尚未孵化完成的雞蛋被稱為“毛蛋”,常被烤了吃掉。它們和花生芽、黃豆芽一樣,積聚了一生的美好,所以在人類口中極盡鮮美。

鮮美的東西總是要被覬覦,人類不僅吃種子吃果實,還要吃它們的過程,作為一盤菜,花生芽默不作聲,它們和饕餮者對視著,仿佛在提醒食客要小心自己的命運。

父親接我回家

他常年在外麵拍電影,有時在本地,有時在外國,有時則是在飛機上度過。有一天他因病在家裏躺了一天,傍晚的時候,妻子高興地拿著一個大花瓶走到他麵前,對他說:“我要給你頒發獎杯!”他問為什麼,妻子神秘地一笑,說:“因為你今天全天都沒有出門!”

可想而知,這是一個忙碌到什麼程度的人;可想而知,他的兒子跟他見麵的機會能有多少。但是,那時兒子畢竟還是個孩子,有著和其他孩子一樣的虛榮心。一天,他的助手向他轉達了兒子的一個願望:希望有一天,父親能親自開車去接他放學。

這天,他風塵仆仆地下了飛機以後,看看手表,還沒到放學的時候,於是開著車直奔學校,連臉都沒來得及洗一下。他想給兒子一個驚喜。他打電話告訴孩子的司機:“今天你在家裏歇著吧,我現在正在學校門口等著接孩子呢!”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放學鈴聲響了。他熱切地打量著從門口走出的每一個學生。但是直到所有的人都走光了,他也沒有見到孩子的身影。終於,司機給他打來電話:“先生,你的兒子正在學校門口等你呢,怎麼你還沒有到?”他說:“我也在學校門口。”司機問:“你在哪個學校門口?”他說出某某小學的名字。司機說:“先生,你的孩子已經讀中學了!”

等他趕到那所中學的時候,孩子已經要步行回家了。他把兒子叫上車,兒子好半天都沒有理睬他。他默默地開著車,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快到家的時候,兒子帶著哭腔說:“爸爸,我的同學們都走光了!你來接我還有什麼用!”

他叫成龍,一個出色的電影人,一個能為兒子提供優裕物質生活的人。而他的兒子是個普通的兒子,一個隻想讓別人看到自己的父親來接放學的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