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要想讓當下成為當下,必須堅持一個原則:不透支。既然生活的意義就是現在,那就不要為了一個虛妄的未來而透支現在。即,不要假“未來”之名,行透支當下之實,為今天的不負責找借口。一個年利潤達上千萬的化工企業,在當地主政者的默許下,任意排汙,將一條清涼生動的小河糟踐成臭水溝。後來換了一屆主政者,剛一上任就聲稱要投資兩個億來改造這條“臭水溝”,我算了算,用來投資的這兩個億,幾乎相當於那家明星企業十年的利潤總和,若是當初不要這個利潤,以後也不用兩個億兩個億地往裏麵投資了,“透支”的苦果到底由誰吃了下去?這究竟是折騰什麼呢?
活在當下,請記住很俗氣但很實用的兩個字:珍惜。如果不懂得這兩個字,隻要別太努力,以至努力到透支就行了。
自我拯救
出差數日,回來後發現客廳裏的那盆君子蘭已經快死了,葉子耷拉下來,根部逐漸發黃。這時我才想起,出差之前隻記得給臥室裏的幾盆花澆水,唯獨把它忘掉了。但是看它現在這副神態,好像已經沒有救活的可能了。我順手給它澆了一瓢水。過了兩天,再看它,還是那副半死不活的樣子。我想,反正這盆花也不是很漂亮,死了就死了吧。於是我把它搬到一個角落裏,決定不再管它。
再次想起這盆花時大概是在兩個月以後。那天一位朋友到我家來,在客廳裏坐了一會兒,他突然說:“你家這盆花是怎麼回事?”我順著他手指的方向看過去——隻見那盆讓我拋棄了的君子蘭依然頑強地綠著,都兩個多月了,它還沒有完全枯黃,也許是我那天不經意間給它澆的那盆水起了作用,它仍然沒有死去。而且,這盆花的每一片葉子都伸向陽台……那兒是唯一能夠見到陽光的地方!
朋友走後,我才重新打量了這盆花,我發現它的眼睛裏充滿了對生活的依戀,對陽光的熱愛。我趕緊又給它澆水,鬆那些已經幹裂的花土。
今天,我麵對著這盆綠油油的君子蘭想,是它用自己對生活的渴望打動了我,它以對土地的尊重獲得了我的尊重,同時也拯救了它自己。
垃圾牌,又何妨
打牌的時候,常常出現這樣的局麵:對方出了一張很大的牌,你不能跟他硬碰硬,而是需要避實就虛,保存實力,但是你把手裏的牌數一遍,卻哪一張都舍不得打出去。因為這些牌要麼非常大,要麼是經典組合,打出一張就會破壞全局。此時,一張可有可無的垃圾牌就顯得異常寶貴了。如果你手裏有一張垃圾牌,在這時候把它打出去,布局沒有任何損傷,反而更趨合理。因此,真正的高手,會珍視手裏的任何一張牌,隻要用得恰到好處,垃圾牌也會成為整個布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雖然這麼說,但是沒幾個人願意做那張垃圾牌。做大牌多好啊,自己不出手則已,一旦出手,頓時力挽狂瀾,局勢大變,鮮花掌聲如潮湧來。而垃圾牌呢,像個跑龍套的一樣,永無出頭之日,即使偶爾露一次麵,也是稍縱即逝。在一個單位裏,大家都爭著去做王牌,去做中流砥柱。如果大家都不甘落後,倒也挺好,關鍵是很多人明知不可為而偏要為。因為那個位置油水多或者惹人關注,即使自己根本不適合也要趕鴨子上架去爭搶,不知道多少人因此而頭破血流。其實,垃圾牌並不是一個貶義詞,這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一個畫家在政治家眼裏可能是一張垃圾牌,但在鑒賞家眼中,就是無價之寶。一個人既需要在單位中定位,也需要在社會中定位。一個整體裏麵,大牌永遠隻能是有限的幾張。與其費很大勁去爭搶並不適合自己的大牌位置,不如安安心心做一張等待機會的垃圾牌。隻要你恰到好處,機會自然會把你推上前台,那時候,你一樣獨當一麵。
有人說,機會來了又怎麼樣?如果你是垃圾牌,你就隻能做王牌的過渡,說得不好聽一些,就是為保護王牌而在它之前打出來,做一個犧牲品。事實確是如此,可是,你注意到沒有,王牌最後不也是被打出來了嗎?既然大家都是牌局裏的一張,早晚都會被打出來。你是一張什麼牌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這個過程中獲得了足夠的快樂,而不是煩惱。
等待是另一種形式的行走
我去郊區辦事,中途需要倒一趟車。可那趟車左等不來,右等不來。這時過來一輛車,但不是我要等的。有人說,這輛車也能到達我要去的地方。我實在不願意再等下去了,於是毫不猶豫地登上車。誰知上去之後才發現,這輛車需要繞很大的彎兒才到終點。如果我按原計劃乘車,即使加上等待的時間,40分鍾也就足夠了,而現在,我足足耗費了一個半小時。
就因為浪費了50分鍾,我差點把正事耽誤了。後來我想,其實自己明知道采取後一種方式更耗時,為什麼還鬼使神差般的上了車?那是因為我不願意再等了。等待,實在是一件很磨人的事。特別是當你心急火燎要達到目的的時候,多等一分鍾,內心的焦慮就增加好幾倍。
有一次,我在等電梯的時候,看見旁邊一個人,又是抓耳又是撓腮,一副神不守舍的樣子,大概是有急事要辦。偏偏電梯每下一層都要停一停,像個拉慢車的老牛,眼看著電梯已經下到三樓,那人竟然直接去爬樓梯了。這時候,無論他的目的地是幾樓,其實都沒有電梯快。他的等不及,促使他做出了錯誤的選擇。而他的選擇,顯然也是明知故犯。為什麼要明知故犯呢?還是一個心態問題。當一個人的焦慮衝破承受底限的時候,他就希望通過這種行走來緩解焦慮。
我身邊有個同行,大家公認他業務水平很高,而且他也堅定地認為自己可以擔當重任。很不巧,他在第一個工作單位總是受壓製。於是,他負氣而走。讓人哭笑不得的是,他離開時間不長,那個經常壓製他的領導也走了,而新換上來的領導,一度十分欣賞他。可惜,開弓沒有回頭箭。他隻好在新單位埋頭苦幹,幹了沒一年時間,他感覺不太舒心,於是又換了東家。這樣一年年過去了,他從一個地方跳到另一個地方,跳槽逐漸成了他生活的常態。而最初與他一起成長的那些人,大多成了本單位的中流砥柱,有的甚至成了高層。
這個同行提起一些人來,總是表現得非常不服氣。是的,那些人業務水平確實不如他,但人家的資曆不斷積累,久而久之,自然也成了一種水平。而這個同行,他以為一個人隻要不停地走啊走,就能到達目的地。他不懂得,等待,本應該就是行走中的一個環節,有時候甚至比行走本身更重要。一個人,能夠默默忍受等待所帶來的苦悶,把焦慮轉化為行走,這不僅僅是手段,也是大智慧。
如果你等不及,你就永遠等不到。
燈光就在前方
一條船在大海中遇到了突如其來的風暴,它沉沒了。全船人死傷無數,隻有一個人僥幸地獲得了一個小小的救生艇,從而幸免於難。他的救生艇在浩瀚的大海中迷失了方向,如同一片樹葉被吹來吹去。饑餓、寒冷和恐懼一起向他襲來,天漸漸黑了,他趴在小艇中,感覺離死亡越來越近。
他無助地望著天邊。忽然,眼前出現了一片模糊的燈光。他興奮得幾乎叫了起來,使出全身的力氣向那片燈光劃去,然而,燈光似乎很遠很遠。天亮了,他也沒有到達那裏。他繼續艱難地劃著小船,心想,那裏既然能看到燈光,就一定是一座城市或港口。生的希望在他心中燃燒著。白天時,燈光看不清了,隻有在夜晚,那片燈光才在那裏閃現,像是在對他招手。
三天過去了,饑餓、幹渴、疲憊更加嚴重地折磨著他。有好多次,他都覺得自己快要崩潰了,但一想到遠處的那片燈光,他又陡然增添了許多力量。劃啊劃,第四天,他終於支持不住了,昏迷了過去,但在他腦海裏,依然閃現著那片神奇的燈光。
晚上,他終於被一艘經過的船隻救了下來。當他醒過來時,大家才知道,他已經不吃不喝,在海上漂泊了四天四夜。有人問他是怎樣堅持下來,他指著遠方說:“是那片燈光,給我帶來了希望。”大家仔細一看,哪裏有什麼燈光,那隻不過是天邊閃爍的星星而已!
那片“燈光”欺騙了他!
但是,同樣是那片“燈光”,給了他希望,給了他堅持下去的力量。燈光可以騙人,方向也可以騙人,但隻要不坐以待斃,懷抱著希望走下去,命運就會給你一個公道。
天上的月,天上的雲
當年有一首歌,曾經火過一陣。歌中唱道:“月亮走,我也走,我送阿哥到村口。”其實正確的表達應該“我要走,月亮走,我不走,月亮也不走”,月亮跟人,而不是人跟月亮。歌詞為了追求押韻,把次序搞顛倒了。夏日的夜晚,我們一幫小孩子常常分成兩夥,一夥兒往東跑,一夥兒往西跑,都覺得月亮在跟著自己跑。猛然住腳,月亮也戛然而止。月亮好忠實啊,像個貼心愛人。但她對誰都忠實,又跟任何人都保持同樣的距離。你說她更愛誰?她誰都不愛,她就是討好所有人,讓所有的人都喜歡她。她最愛的隻有她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