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新中國的偉大誕生(2)(1 / 3)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發布紀念“五一”勞動節口號(簡稱五一口號),呼籲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各社會賢達迅速召開政治協商會議,討論並實現召集人民代表大會,成立聯合政府。5月1日,毛澤東代表中共中央致電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領導人李濟深、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執行委員會領導人沈鈞儒,建議為實現這一步驟,先邀集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的代表開一個會議。這個會議的決定,必須求得與會各主要民主黨派及各人民團體的共同一致,並盡可能求得全體一致。會議地點,建議在哈爾濱。會議時間,提議在今年秋季。同時提議由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執行委員會和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於本月內發表三黨聯合聲明,以為號召。這一倡議,得到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的熱烈響應。5月5日,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國民主同盟、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國致公黨、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國人民救國會、中國國民黨民主促進會、三民主義同誌聯合會等黨派領導人和無黨派民主人士,聯名致電毛澤東,盛讚中共五一口號“適合人民時勢之要求,尤符同人等之本旨”,並通電國內外各界暨海外僑胞,“共同策進完成大業”。6月3日,中國民主同盟發表聲明說:此次中共發布五一口號,其第五項主張迅速召開政治協商會議,成立民主聯合政府,正與本盟曆來一貫的主張相符合,本盟當然願為這一主張的早日實現而積極奮鬥。6月25日,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發表聲明說:中共中央五一口號中關於召開新政協會議、成立民主聯合政府的建議,符合24年前孫中山先生的建議精神,本黨堅決讚同,並願本著孫先生之遺教,號召全黨同誌、全國人民,為新政協之實現,人民代表大會的召開,民主聯合政府之成立而共同努力。

從8月開始,中共中央派專人到國民黨統治區和香港迎接和護送各民主黨派負責人和無黨派民主人士,分批進入解放區,到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和河北省建屏縣李家莊集中,就《關於召開新的政治協商會議諸問題(草案)》充分交換意見。11月25日,中共中央東北局高崗、李富春與沈鈞儒、譚平山、章伯鈞等就這一文件達成共識。主要內容是:新政協籌備會由中共及讚成中共中央召開新政協會議建議的各主要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和無黨派民主人士共23個單位的代表組成;籌備會負責邀請參加新政協會議的各方麵代表人物,負責起草新政協會議文件,負責召集新政協的正式會議;籌備會組織條例由共產黨起草,經各方麵同意後,由籌備會正式通過。

1949年初,隨著北平和平解放,共商國是的各方代表又雲集古都,繼續籌劃立國大事。毛澤東在為新華社撰寫的1949年新年獻詞中再次宣布:召集沒有反動分子參加的以完成人民革命任務為目標的政治協商會議,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並組成共和國的中央政府。這個政府將是一個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之下的、有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的適當的代表人物參加的民主聯合政府。

1月22日,李濟深、沈鈞儒、郭沫若等55人聯合發表政治聲明《對時局的意見》,一致擁護中共提出的關於召開政治協商會議、成立民主聯合政府的主張,由衷地表示“願在中共領導下,獻其綿薄,共策進行,以期中國人民民主革命之迅速成功,獨立、自由、和平、幸福的新中國之早日實現。”

6月15日,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在北平中南海勤政殿舉行第一次全體會議。根據籌備會組織條例,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由新政治協商會議原提議人中國共產黨與讚成中共1948年五一口號第五項的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及無黨派民主人士等23個單位組成,計有中國共產黨、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國民主同盟、民主建國會、無黨派民主人士、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國人民救國會、三民主義同誌聯合會、中國國民黨民主促進會、中國致公黨、中國人民解放軍、中華全國總工會、解放區農民團體、產業界民主人士、文化界民主人士、民主教授、中華全國民主青年聯合總會、中華全國民主婦女聯合會、中華全國學生聯合會、上海人民團體聯合會、國內少數民族、海外華僑民主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