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抗日戰爭與人民政權建設(7)(2 / 2)

為了奪取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並在戰後建立一個獨立、自由、民主、統一和富強的新國家,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國共產黨在延安召開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這次會議的中心議題是:如何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廢止國民黨一黨專政,成立包括蔣介石集團在內的各黨派聯合政府,實現民主團結,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新民主主義的新中國。毛澤東在會上作政治報告,題目就是《論聯合政府》。他在報告中發展了《新民主主義論》關於“各革命階級聯合專政”的思想,提出在徹底消滅日本侵略者後的建國綱領應分為一般性綱領和具體性綱領。建立一個以全國絕對大多數人民為基礎而在工人階級領導之下的統一戰線的民主聯盟的國家製度,為一般性綱領,即中國共產黨的最低綱領。在全國範圍內實行民主改革,廢止國民黨的一黨專政,則是具體性綱領的一部分。而要實現這一綱領,又要分為兩個步驟:第一個步驟,目前時期,經過各黨各派和無黨無派代表人物的協議,成立臨時的聯合政府;第二個步驟,將來時期,經過自由的無拘束的選舉,召開國民大會,成立正式的聯合政府。

為了促進這一綱領的早日實現,毛澤東在《論聯合政府》的報告中號召:我們的大會應向解放區人民提議,盡可能迅速地在延安召開中國解放區人民代表會議,以便討論統一各解放區的行動,加強各解放區的抗日工作,援助國民黨統治區人民的抗日民主運動,援助淪陷區人民的地下軍運動,促進全國人民的團結和聯合政府的成立。為此,中共七屆一中全會通過了《關於召開中國解放區人民代表會議及其籌備事項的決議》。陝甘寧邊區政府和參議會於6月21日通電全國各解放區,倡議組建籌備委員會。各地積極響應,推舉出參加籌備工作的代表129人,於7月13日齊聚延安,宣告中國解放區人民代表會議籌備委員會正式成立,選舉周恩來、林伯渠等25人為常務委員,通過了《關於中國解放區人民代表會議選舉事項的決議(草案)》,決定代表會議於11月在延安召開。後因日本投降後時局發生變化,中國解放區人民代表會議未能召開。

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從維護一黨專政的立場出發,想方設法抵製和反對中國共產黨關於成立聯合政府的主張。1945年5月5日至21日,國民黨在重慶召開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這個大會一方麵通過了《宣言》和《關於國民大會召集日期案》,決定在1945年11月12日召開“國民大會”,製定憲法,“實施憲政”,旨在通過國民黨一手包辦的“國民大會”,繼續實行獨裁專製;另一方麵又通過了兩個反共文件,即對外發表的《對中共問題的決議案》和對內掌控的《本黨同誌對中共問題之工作方針》,誣陷中共一貫堅持武裝割據,破壞抗戰。最近更變本加厲,提出聯合政府口號,並陰謀製造所謂“解放區代表會議”,企圖顛覆政府,危害國家。事實說明,國民黨第六次代表大會選擇的是堅持獨裁、反對民主、準備內戰的道路。

國共兩黨臨近抗戰勝利召開的兩個大會,一個是要把“中國引向光明”,一個要把“中國引向黑暗”。如此嚴重對立的兩種前途和兩種命運,預示著消除日本侵略者外患之後,國共兩黨在立國建政問題上的鬥爭將是十分尖銳和激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