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抗日戰爭與人民政權建設(7)(1 / 2)

6月5日,王世傑等向林伯渠麵交《國民政府對中共問題政治解決的提示案》,共3項18條。《提示案》突出強調:(1)第十八集團軍及其在各地之一切部隊,合共編為四個軍,十個師,其番號以命令定之,該集團軍應服從軍事委員會命令。(2)陝甘寧邊區名稱定為陝北行政區,其行政機構稱為陝北行政公署,直隸行政院,主席由中央任免。國民黨擬定的這個《提示案》,共產黨自然不能接受,談判又成僵局。於是,共產黨不得不借助國民參政會的合法講壇,向全國披露談判真相,並高舉成立聯合政府的旗幟進行鬥爭。

共產黨首次公開提出召開緊急國事會議,廢止國民黨一黨專政,成立聯合政府的主張,是1944年9月15日在重慶召開的三屆三次國民參政會上。林伯渠在《關於國共談判的報告》中如實地說明了兩黨談判的經過、重要問題、重要分歧和毫無進展的原因,同時指出了出路。在報告的最後部分,他大聲疾呼:希望國民黨立即結束一黨統治的局麵,由國民政府召集各黨各派、各抗日部隊、各地方政府、各人民團體的代表,開國事會議,組織各抗日黨派聯合政府,一新天下耳目,振奮全國人心,鼓勵前方士氣,以加強全國團結,集中全國人才,集中全國力量,這樣一定能夠配合盟軍反攻,將日寇打垮。

共產黨的上述主張,反映了全國人民的願望和心聲,會內外各黨派和各界人士熱烈擁護。9月24日,董必武、馮玉祥、覃振、邵力子、張瀾、沈鈞儒、黃炎培、張申府、胡子嬰、王昆侖、屈武等五百餘知名人士在重慶集會,要求國民黨結束一黨專政,成立民主聯合政府。張瀾在發言中強調:由各黨各派與無黨派共同組織政府,成立聯合政權實為今日解決國事,挽救危亡所必需。董必武在發言中說:隻有召開國事會議,成立聯合政府,才能動員和團結全國人民,把日寇打出去。他們的發言入情入理,得到了與會者積極響應。

10月10日,周恩來在延安紀念辛亥革命33周年所作的《如何解決》的演講中重申:中國共產黨主張由國民政府立即召集全國各方代表,開緊急國事會議,取消一黨專政,成立聯合政府;在聯合政府成立後,應即重新著手籌備真正人民普選的國民大會,準備於最短期召開,以保證憲政的實施。隻有這樣的國事會議和聯合政府,才是全國民主的真正起點。同日,中國民主同盟發表《對抗戰最後階段的政治主張》,支持共產黨的主張,要求國民黨立即結束一黨專政,建立各黨派聯合政權,實行民主政治。10月13日,林伯渠致函張治中、王世傑,再次要求國民黨立即結束一黨專政,由現在的國民政府,立即召集全國各抗日黨派,各抗日部隊,各地方政府,各民眾團體的代表,開緊急國事會議,成立各黨派聯合政府,並由這個政府宣布並實行關於徹底改革軍事、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麵的新政策。

11月7日,美國總統羅斯福派特使赫爾利赴延安協調國共兩黨合作事宜,毛澤東與他商定了一個向蔣介石提出的三方(國民政府、國民黨、共產黨)《延安協定草案》,主題也是成立民主聯合政府。為了表示共產黨的合作誠意,11月10日毛澤東代表中共中央在協定上鄭重簽字,赫爾利以“見證人”身份也在協定上簽了字,中共中央委派周恩來與赫爾利同機飛往重慶同蔣介石進一步磋商。蔣介石以召開“國民大會”解決為由拒絕簽字,談判又陷僵局。12月25日,毛澤東在陝甘寧邊區參議會所作題為《一九四五年的任務》的演說中強調:擺在解放區人民麵前的極其重要的一項任務,就是想出種種能夠促成聯合政府的辦法來。繼續和國民黨及其他黨派談判是一種辦法,全體人民起來呼籲要求是一種辦法,還可能有其他的辦法。總之,我們一定要多方努力,將這個適合全民族抗戰要求的民主的聯合政府,盡可能迅速地建立起來。1945年1月,中國共產黨為了促進國民黨結束一黨專政,成立民主聯合政府,要求國民政府召開有共產黨和中國民主同盟參加的國事會議預備會,討論和決定如何結束黨治,如何改組政府使之成為民主的聯合政府,並起草共同施政綱領,以便在取得一致同意後,好實現聯合政府的方針。同時委派周恩來再飛重慶與國民黨談判,再次遭到蔣介石拒絕。3月11日,蔣介石在憲政實施協進會的演講中,頑固堅持一黨專政,拒絕成立民主聯合政府。他說:在國民大會召開以前,政府不能違反建國大綱,結束訓政,將政治上的責任與最後的決定權,移交於各黨各派,造成一種不負責任的與理論事實兩不容許的局麵。吾人隻能還政於全國民眾代表的國民大會,不能還政於各黨各派的黨派會議,或者其他聯合政府。第二天,延安《解放日報》發表新華社記者文章《評蔣介石在憲政實施協進會上的演講》,揭露和駁斥蔣介石的政治伎倆,指出:統觀全篇演說,其要旨不外:一、堅持黨治,嚴拒民主的聯合政府;二、曲解國共談判經過,汙蔑中國共產黨;三、玩弄所謂“還政於民”與“召開國民大會”的無聊戲法,保持其法西斯獨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