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服務和推動抗戰,邊區努力發展新聞出版和文藝事業。1938年創辦的延安解放出版社,以編輯出版馬克思列寧主義經典著作和黨的政策文件為主,先後印行了《馬克思恩格斯論中國》《列寧選集》《斯大林選集》《聯共(布)黨史簡要讀本》《馬恩列斯思想方法論》等。還組織出版和發行政治、軍事、文化、教育、文藝、工人、婦女、青年等各類報刊,如《解放》《共產黨人》《新中華報》(前身為《紅色中華報》,後與《今日新聞》合並,改名《解放日報》)《邊區群眾報》《邊區教師》《八路軍軍政雜誌》《中國文化》《新文字報》《文藝月報》《新詩歌》《部隊文藝》《歌曲月刊》《邊區戲劇》《中國工人》《中國婦女》《中國青年》《邊區兒童》等。1937年由紅色中華社改名的新華通訊社,1940年成立的延安新華廣播電台,成為傳播真理的喉舌,聯係全國人民團結抗戰的紐帶和橋梁。1937年底開始成立的邊區文化界救亡協會(簡稱邊區文協)和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延安分會(簡稱延安文抗),以及專業性的文藝協會和團體,如邊區音協、邊區劇協、邊區美協、抗戰劇團、西北戰地服務團、烽火劇團等,分赴各抗日根據地,組織創作演出,推動了文藝事業的發展。
特別是1942年5月在延安召開了文藝座談會,毛澤東在會上發表講話,就文藝與革命的關係、文藝的工農兵方向、文藝的源泉、文藝批評的標準等一係列根本問題,作了係統而深刻的闡述,強調文藝是為人民大眾的,首先是為工農兵的,為工農兵而創作,為工農兵所利用的。
文藝工作者必須到群眾中去,必須長期地無條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農兵群眾中去,到火熱的鬥爭中去,到唯一的最廣大最豐富的源泉中去,觀察、體驗、研究、分析一切人,一切階級,一切群眾,一切生動的生活形式和鬥爭形式,一切文學和藝術的原始材料,然後才有可能進入創作過程。毛澤東的講話,為廣大文藝工作者指明了前進方向。在座談會以後,出現了許多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如新秧歌劇《兄妹開荒》《牛永貴受傷》等,京劇《逼上梁山》《三打祝家莊》等,歌劇《白毛女》等,秦腔《血淚仇》等,歌曲《東方紅》《繡金匾》《南泥灣》等,小說《小二黑結婚》《呂梁英雄傳》《洋鐵桶的故事》《地雷陣》等。
在陝甘寧邊區抗日民主根據地帶動下,到抗日戰爭勝利前夕,全國先後建立起晉察冀、晉綏、冀熱遼、晉冀豫、冀魯豫、山東、豫西、淮北、淮南、皖江、蘇北、蘇中、蘇南、浙東、鄂豫皖、湘鄂贛、粵北、瓊崖等抗日根據地,共擁有約100萬平方公裏土地,近1億人口。其他抗日民主根據地也製定和發布了施政綱領,如《晉察冀邊區目前施政綱領》《晉冀魯豫邊區政府施政綱領》《山東省戰時施政綱領》等。由於這些綱領的引導,各根據地在民主建政、武裝抗日、減租減息、以農業為主發展生產、繁榮工商業、整頓財政、開源節流、救災備荒、精兵簡政、興辦文教、培養人才等方麵取得了很大成績。抗日民主根據地形成的新民主主義國家的藍圖,得到有遠見卓識的權威人士的高度評價。毛澤東在《關於打退第二次反共高潮的總結》中說:共產黨領導的統一戰線政權,便是新民主主義社會的主要標誌。各根據地的模型推廣到全國,那時全國就成了新民主主義的共和國。劉少奇在《論抗日民主政權》中也說:在中國,民主共和國的具體的建設道路,可能是由地方到中央到全國,可能要經過長期的奮鬥過程。因此,在敵後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權,有著推動全國民主化的重大的模範作用,它實行的結果之好或壞,將給全國以好的或壞的重大的影響。這種政權,今天雖還隻在敵後一部分地區建立,但它有著全國的普遍意義。著名民主人士李公樸,1939年10月率領抗戰建國教學團深入晉察冀邊區,用6個多月時間考察了15個縣、500餘村,走訪黨政軍民各界人士,從所見所聞的事實中得出結論:模範的抗日民主,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晉察冀,象征著中華民族解放的勝利,象征著新中國光明燦爛的前景,在今天形成為一個新中國的雛形,具體地說明了爭取最後勝利,以及建國成功的方法和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