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合圍“希望”兵團(1 / 2)

中央軍委、毛澤東在蔣介石決定放棄徐州的同一天,即11月28日已判斷杜聿明有放棄徐州,向武漢或兩淮方向逃竄的可能。

28日晚22時,毛澤東電示劉伯承、陳毅、鄧小平並粟裕、陳士榘、張震,譚震林、王建安,指出:“粟、陳、張在殲滅固鎮、曹老集一帶之敵以後,請考慮以二、六、七、十一、十三等5個縱乘勝渡淮南進,切斷蚌浦線,包圍並相機奪取蚌埠。十縱則留在宿縣休整,爾後即用譚、王、李所率各縱及十縱,協同中野解決徐州之敵。是否可以如此及渡淮作戰有何困難望告,以便我們作最後決定。”“黃維解決後,須估計到徐州之敵有向兩淮或向武漢逃跑可能,因此中野及華野譚、王、李各部,雖然一方麵應當爭取休整兩星期左右,但另一方麵又應當迅速處理戰後工作,以利應付意外。”第二日,毛澤東代表中央軍委,複電總前委,強調“從敵人固守著眼,集中火力各個分割殲擊,準備以十天或更多時間解決此敵,此種計劃是穩當的和可靠的”。“解決黃維兵團是解決徐、蚌全敵六十六個師的關鍵,必須估計敵人的最後掙紮,必須使自己手裏保有餘力,足以應付意外情況。因此,粟、陳、張在解決固鎮、曹老集之敵以後,華野二、六、十、十一、十三等5個縱應立即集結休息,作為殲滅黃維的總預備隊。渡淮南進一事,待黃維全殲以後再說”。“望譚、王、李堅強阻擊邱、李、孫諸敵,務使該敵不能侵入宿縣”。

接毛澤東和中央軍委電後,11月30日,粟裕、陳士榘、張震,譚震林、王建安、李迎希就進一步軍事展開的各項估計及意見上報中央。

毛澤東立刻複電,稱各項估計及意見均甚好。同時,他還就具體部署深入談了自己的建議:“固鎮、曹老集之敵人解決後,以江淮兩個旅進淮南,以十三縱控製固鎮、曹老集部署甚妥,望即執行。”“二、六、十、十一等4個縱應以兩個縱位於固鎮以北休息,準備隨時供劉、陳、鄧使用,為解決黃維的總預備隊,以策萬全。其餘兩個縱是否即可照譚、王、李提議開至雙溝、大王莊之線,以便配合一縱阻止邱、李主力向兩淮逃跑之可能。請劉、陳、鄧,粟、陳、張按情決定。”“七縱炮兵已供劉、陳、鄧使用,這裏不再說了。惟炮縱應全部開去打黃維,以厚火力。”“渤縱現到何處,該縱似亦應使用於雙溝地區,對付邱、李主力。”“劉、陳、鄧電台應速與譚、王、李電台溝通。”“黃維解決後,我們現在傾向於集華野、中野全力解決邱、李、孫,然後休整一時期,再合力舉行江淮戰役。”

為貫徹毛澤東和中央軍委的指示,總前委即令華野以一部參加圍殲黃維兵團和監視蚌埠李、劉兵團,主力轉為準備對付徐州撤逃之敵。華東野戰軍前委根據以上情況,立即采取措施,加強對徐州之敵的監視。

30日,華東野戰軍前委發布《全殲當麵敵人爭取戰役全勝的政治動員令》,在分析了敵情後,命令所屬部隊:認真做好思想準備,重新進行戰役動員,必須認識這次淮海戰役是一個帶有決戰性質的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