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蔣介石的部署,黃維兵團在空軍、炮兵和坦克的掩護下,輪番突擊,以期衝出重圍,向李延年兵團靠攏。但是,就在此時,國民黨第八十五軍的第一一○師師長廖運周(中共地下黨員)率部起義,這使敵人精心策劃的突圍計劃遭到沉重打擊。
廖運周,1903年出生,安徽鳳台人。1926年考入黃埔軍校,為第五期畢業生。南昌起義後,他曾任國民黨革命軍二十五師的團參謀長、連長。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受黨的指派,來到國民黨軍隊內部做兵運工作。
抗戰期間,他在國民黨內部的職位步步升遷,由團長而副師長、師長。他所在的師是馮玉祥的老部隊,中下層官兵中不少人傾向中國共產黨。
1946年,中共中央中原局派徐仁、劉揚、劉浩等,加強該師的地下工作。廖運周將這些同誌安排在師裏當副官。為了迎接關鍵時刻率眾起義,對無法爭取的國民黨軍官,廖運周想方設法向上“推薦”使其升官,離開他所在的師。這樣做的結果,不僅令那些利令智昏的國民黨軍官皆大歡喜,而且進一步純潔了隊伍。接著,廖運周建立了秘密電台,加強了同黨組織的聯係。
1947年,經黨批準,廖運周所在的一一○師成立了中共地下師黨委。地下黨員們期待在關鍵時刻為黨和人民作出重大的貢獻。然而,當時的少數同誌卻存在著一些急躁情緒,認為晚幹不如早幹。對此,地下師黨委及時請示鄧小平政委,鄧小平很快傳來批示讓他們靜等有利時機。
那時,廖運周的部隊像國民黨其他軍隊一樣,供應不足,有時不僅得不到給養,連軍餉也發不出去。遇到這種情況國民黨部隊經常采取的辦法是搶劫。然而,廖運周部隊畢竟不是國民黨反動軍隊,如何也下不了手。可為了掩護,廖運周也不得不這樣做,指使部屬搶糧搶物。不過,對搶劫,他們有一條秘密而嚴格的原則,搶老百姓的東西,秘密記賬,過後派人一一償還,而對地主老財的財物,照搶不誤,越多越好。
蔣介石一向對非嫡係部隊存有疑心,通過各種手段派去特務,有的名為整紀,其實是暗中監督。然而,在廖運周部隊,特務們卻沒有得到任何證據,有的還向上麵報告,說這是一支效忠國民黨蔣介石的部隊。
黨組織雖然告知他們靜待時機,但廖運周卻時刻不忘盡可能地為黨多作貢獻。他們多次給解放軍提供重要軍事情報,使其免受損失。一次,他們將敵人偷襲的消息及時傳給黨組織,使敵人的計劃完全落空。
淮海戰役展開後,國民黨決定八十五軍增援徐州的第二兵團。二野領導與地下師黨委不謀而合,一致認為這是一個戰場起義的大好時機,起義計劃秘密實施。
當時,解放軍在澮河岸埋伏了一個口袋陣,靜等國民黨八十五軍及黃維兵團上鉤。顯然,如果廖運周所在一一○師此時戰場起義,將使敵人陷入極大的被動,導致淮海戰場上的國民黨全軍失敗。
人民解放軍對黃維兵團實施包圍後,迫使他們不得不突圍,舉行起義時機漸漸成熟。
這天夜裏,廖運周來到兵團長官黃維處,當麵向他請示作戰任務。此時,黃維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他麵前這位國民黨少將師長會是共產黨員,而且是一名隱藏很深、將他這個國民黨死硬派送進俘虜營的共產黨員。
在黃維眼裏,廖運周是一名英勇善戰的國民黨軍將領。廖運周歸屬黃維兵團管轄後,一直給人留下較好的印象。關鍵時刻,廖運周並不像有些軍官那樣畏縮不前,每接到命令,總是盡其所能。果然,前來領受任務的廖運周聽說黃維計劃突圍,果斷表示願打頭陣,為黨國立功。廖運周說:“這次突圍非同小可,如果長官相信我廖運周,我們一一○師的官兵願以死效忠,請把最困難的任務交給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