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坤一、張之洞設局編譯教科書。兩江總督劉坤一、湖廣總督張之洞會奏變法,議興學堂,先行設局編譯教科書。局設於江寧,初名為江鄂書局,後改為江楚書局。本月開局,以劉世珩為總辦,繆全孫為總纂,陳作霖、姚佩珩、陳汝恭、劉詒征等為分纂。羅振玉、劉大猷、王國維在上海翻譯書籍。另由陳季同、陳慶年先後主譯西書。
《順天時報》創刊。該報是日本人在華北創辦的第二張中文報紙,也是外國人在北京創辦的第一張報紙。中文版,日出兩大張。初名《燕京時報》,由日本人中島真雄集資創辦,一宮房次郎任主筆,報名係取順乎天時之意。它始終代表日本帝國主義侵華勢力的利益,以宣傳“西力東漸”,提倡“中日修好”,“共同對付歐洲”為宗旨。設宮門抄、上諭、論說、各地通訊、小說、文苑、路透電報、東京特電、時事要聞、京師要聞等欄目。1930年停刊。
《普通學報》創刊。該報由杜亞泉任主編,普通學書室發行,蔡元培、周美權、林紓、謝洪齎等撰譯,設經學、史學、文學、算學、格物學、博物學、外國語學七科,附錄學務雜誌,為文理並重的綜合性學術刊物。該報廣泛介紹自然科學普通知識,在政治上宣傳進化,反對暴力,主張君主立憲;提倡興辦教育、派遣遊學、培育人才。刊有蔡元培所著《哲學總論》、《群學說》、<說孔氏祖先教》,譯載日本逸見晉《憲法論》。總共發行五期,1902年5月停刊。
盛宣懷奏準設立上海商業會議公所。委任嚴信厚為總理,周全箴為提調。嚴信厚任事後,參照上海外國商會及各處商務局所定章稱,擬定“明宗旨、通上下、聯群情、陳利弊、定規則、追逋負”六條暫行章程,著手籌辦。
留日學生以國民報社學生編輯所名義出版譚嗣同的《仁學》。
浙江設立各級學堂。浙江省以求是書院改為省城大學堂,養正書塾改為杭州府中學堂,以前吏部稽勳司主事勞乃宣總理大學堂,以前貴州學政楊文瑩總理中學堂。又將崇文、紫陽兩書院改設錢塘、仁和兩縣小學堂。
浙江省每年應派庚子賠款為140萬兩。本月,製定下列各項酌量試辦,保證賠款不致有誤:(一)地丁收錢酌提盈餘,剔除中飽;(二)鹽斤加價;(三)土藥、茶、糖、煙、酒,現抽厘數,再加三成。
無錫榮氏兄弟開工興建麵粉廠。
11月1日。清廷批準兩江總督劉坤一所奏,令張謇認真開辦通海墾牧公司。
安徽蕪湖關常關課稅從今日起全部歸洋關稅務司辦理。
11月2日。日對中俄新約表明意見。李盛鐸致電兩江總督劉坤一、湖廣總督張之洞,轉述日本外務部對中俄新約的意見:吉林、黑龍江俄兵應限定簽約後一年內撤退(原定為二年);中國派兵與俄武官商定,且俄兵不得使用大炮,侵犯中國主權。如果俄國不肯,需行協商。
11月3日。改革山東鹽務變通章程。這一變通章程是袁世凱提出的。
11月4日。今日起至20日止,刑部連日處決人犯,因11月20日為慈禧太後生日,一月內按例不行刑。
山東五楊家黃河大堤合龍。
黑龍江鐵路交涉局照會俄方,已奏請清廷委派周冕為總辦。
11月6日。德使希望袁世凱任直隸總督。德國使臣穆默到武昌,會晤湖廣總督張之洞,表示希望以袁世凱為直隸總督(本年以來各國提督領事都希望以袁世凱為北洋大臣)。第二天,張之洞就將這一情況電告軍機處。
清廷發布諭旨,稱李鴻章“為國宣勞,憂勤致疾,著賞假十日,安心調理,以期早日就痊,俟大局全定,榮膺懋賞,有厚望焉”。
11月7日。李鴻章病逝。李鴻章,字浙甫,號少荃,晚年自號儀叟。安徽合肥人。1823年2月15日出生在一個官僚地主家庭。1847年參加會試,被列為二甲第13名進士,朝考後改翰林院庶吉士,從此開始了他的仕途生涯。1850年被授予翰林院編修。1853年回安徽督辦團練,鎮壓太平軍。1858年,去江西投靠曾國藩,充幕僚,成為湘軍的一員。1861年在曾國藩的支持下,效法湘軍編練淮軍。次年率領淮軍進入上海,在英、法、美等國支持下與太平軍交戰,升任江蘇巡撫。夥同英國人戈登所率“英國國外派遣軍”“常勝軍”進攻太平軍,攻取蘇州、常州地區。1865年,署理兩江總督,調集淮軍六萬人赴河南對撚軍作戰。次年,繼曾國藩為欽差大臣,節製各軍專辦鎮壓撚軍事務,先後在彌河〗〗和徒駭河鎮壓東、西撚軍。1867年任兩廣總督。1870年,任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事務大臣,掌管清廷外交、軍事、經濟大權,成為顯赫—時舉足輕重的人物。1873年授武英殿大學士,次年調文華殿大學士,仍保留直隸總督任。從60年代起,他創辦了一批近代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成為洋務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江南製造總局、金陵機器局、輪船招商局、開平煤礦、漠河金礦、天津電報局、津榆鐵路、上海機器織布局等企業。逐步拓展“自強求富”的洋務事業,供應軍需,開浚富源,並“稍分洋商之利”。在同一過程中,他又利用海關稅收購買軍火和軍艦,創立北洋水師學堂,擴充淮軍勢力,建立北洋海軍。在外交事務上,他力主“和戎”,曾主持過許多喪權辱國條約的簽訂。1847年與英國簽訂《煙台條約》。1885年與法國簽訂《中法新約》。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中,奉行避戰求和的方針,招致戰爭失敗和北洋海軍覆滅。1895年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1896年在莫斯科簽訂《中俄密約》,使俄國取得在中國東北修築鐵路等特權。1900年8月7日,被清廷任命為全權談判大臣,負責同八國聯軍的求和談判。《辛醜條約》簽訂期間,李鴻章就因任務艱巨,憂鬱積勞,時病時愈,後又受俄使恐嚇,遂一病不起。於今日在北京病逝,享年78歲。有《李文忠公全集》留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