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淑貞趕到南京,麵奏皇帝。朱元璋聞訊後大為震驚,立召奢香至京城,問明原委,對馬燁破壞邊疆安定的行為極其不滿。盡管馬燁係馬皇後之侄,朱元璋仍將馬燁召回京師問罪。
馬燁接到聖旨,不知何事,隻得匆忙上路。剛出貴州境,即得知皇帝問罪的消息。據明代田汝成《炎徼紀聞》所記:馬燁“大恨曰,‘孰謂馬閻王乃為二妮子坑耶,悔不根薙赭為血海也。’即入見,太祖數其罪,燁一無所答。第曰:‘臣自分梟首久矣。’太祖怒,立斬之!以其頭示奢香,曰:‘吾為汝忍心除害矣。’奢香等叩頭謝。”朱元璋當即敕封奢香為“順德夫人”,封劉淑貞為“明德夫人”。設宴款待,賞賜甚厚,榮譽備極一時之甚。
為了報答朝廷,奢香回到貴州後,實踐當初在皇帝麵前許下的諾言,至明洪武十九年,即1386年,即開通了梗塞已久的通向四川的驛道,並建立由修文至畢節的龍場、陸廣、穀裏、水西、奢香、金雞、閣鴉、歸化、畢節等9個驛站。此即有名的“龍場九驛”。此舉大大便利了夜郎故地的交通,此後,從夜郎故地的腹心地帶,西可通雲南,東向湘西,南達廣西,北通四川,密切了同中央王朝的聯係,促進了整個貴州社會與經濟的發展,為成祖年間貴州立省準備了充分的條件。
奢香任職期間,數次進京,接觸了內地更多的漢文化,不僅將年僅7歲的兒子阿期隴送至京城入太學學習,還延聘漢儒到水西任教,為漢文化在夜郎故地的傳播開了方便之門,為水西彝文化的發展立下了卓越的功勳,其曆史功績,彪炳史冊。
上述三位女土司不愧為夜郎故地的女英傑。明代楊慎有詩讚奢節,稱“將軍拔出肋上箭,才識羅羅女丈夫”;朱元璋稱讚奢香的歸附“勝得十萬雄兵”,今人更讚其為“明代貴州傑出的彝族女政治家”,都是十分中肯的評價。
五、龍場驛:王陽明心學創生的搖籃
王陽明畫像
沒有人會料到,就在奢香開龍場九驛120年後,明正德三年(1506)春,龍場驛迎來了一位遠道而來的貶官,他在此整整住了三年,一夕開悟,提出“知行合一”,以後又創“致良知”說,成為一代心學大師。他就是王陽明。而龍場驛,這片藏在大山裏的夜郎故地,是怎樣成為心學大師搖籃的呢?
三年前,武宗即位。由於大宦官劉瑾等八人專權,時稱“八虎”,令朝政陷入混亂。時任兵部清吏司主事的王陽明,因營救以“忤旨“罪名下獄的戴銑等人,得罪了大宦官劉瑾等,被廷杖四十後,隨即下獄。出獄後,被貶為龍場(今貴州修文縣)驛丞,一路翻山越嶺,吃盡風霜雨雪、長途跋涉之苦,輾轉來到了貴州。
龍場在貴州西部的崇山峻嶺中,是由貴陽通向水西的第一站。此時的貴州境內,一秉明初土、流並治的政策,水西土司安貴榮,係默部73代孫,彝名隴鋪不久,貴榮是其漢名,時任貴州宣慰使。龍場地屬水西,正好在安貴榮的管轄之下。
王陽明來到龍場,舉目四望,但見山大林密,荊棘叢生,人煙稀少。驛站附近居住的又都是夷人,語言不通,更覺荒寒、淒冷。龍場驛名為驛站,實則連個住的地方也沒有。他隻得結茅而居,汲水而飲,采蕨而食。草庵難避風雨,王陽明又搬進驛東一處石洞。從繁華的京城來到這裏,逆旅的落寞,巨大的反差,使他淚下心摧,一顆心似已陷入等死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