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司製同秦漢以來中央王朝執行的羈縻政策雖然都是“以夷治夷”,但並不完全相同。其最大的差別是完全納入了中原王朝的職官係統。各地土司的繼任不但要通過中央核準,為王朝奔走效命,還要據勞績之多寡,實行考課製度。至明代時發展得更為完善,比如土流分治有明確劃分,各司其職,各守其責而不相混;又如土司繼任必須親自赴京受職,還需定期晉京朝覲、進貢;再如將入“太學”習儒家經典作為繼任土司的條件等等,使之成為服務於中央王朝對邊郡進行統治的有效工具。
在夜郎故地推行的土司製中,女土司的存在是一大特色。這與原夜郎統治民族夷人中母權製遺存、女性社會地位較高有很大的關係。據研究者統計,僅明清兩代,雲南境內587家土司中,有彝族土司85家,著名女土司達43人。而在貴州境內,據漢、彝文獻所載的不完全統計,也有39人之多(李平凡《論彝族古代的女土官》,《貴州彝學》第186頁,民族出版社,2000)其中最著名者,有奢節、奢卜、奢香等三人,因為此三人或者出生於水西默部,或者嫁為水西土司之妻,均有襲夫職為女土司的經曆,所以又被稱為水西默部“三女傑”。
奢節,本默部第六十代孫阿膩阿諾之妻,元大德初年,其夫為亦奚不薜土司,夫死襲夫職管理水西。公元1301年(大德五年),元朝派兵征討雲南境內的八百媳婦國,途經水西,威逼奢節“出金三千兩,馬三千匹”。奢節不從,遂響應今開陽境土官宋隆濟的起義,起兵反元。義軍”九次圍攻攻貴州(今貴陽)”,與官兵多次爭戰,曆時二年後,起義受挫,隆濟被俘,奢節遇害。不過這次起義使官軍損失十之八九,統兵官劉深受誅,迫使元朝統治者不得不放棄了對八百媳婦國的征討,並免除順元、思州、播州等到地一年稅糧。在夜郎故地產生了重大影響。
奢卜也係水西默部之女,嫁烏撒土司,後襲夫職。明洪武十四年(1831),傅友德統兵30萬南征,部將胡海洋引軍5萬圍烏撒。奢卜聯絡彝族各部土司,聚兵於赤水河畔,與明軍對峙。初戰失利,後退守烏撒地區,與明軍作戰30餘次,長達半年之久,迫使明軍放棄剿滅政策,改為”招撫”。奢卜在與明軍議和談判後,歸服明朝,實現了”以戰求和”的初衷。
奢香本恒部扯勒支係人,為川南藺州(今古藺)宣撫使奢氏之女。公元1375年(洪武八年),嫁與水西默部66代孫靄翠,時靄翠任貴州宣慰使,下統48部,宋欽副之。洪武十六年,靄翠病故,子尚幼,奢香襲夫職,曾率土司官15人進京貢方物,受朱元璋厚賜。這引起了當時鎮守貴州的的明朝都督馬燁的嫉恨。馬燁性情粗暴,心胸狹隘,又持民族偏見,常以殺人來威嚇治下夷人,被稱之為“馬閻王”。更有甚者,他自恃是馬皇後的侄子,因“素惡奢香”,常想滅盡土司而代之以流官,以擴大個人權勢,故心懷叵測,常借故刁難奢香。奢香因“不堪其為”至都督府說理爭論時,馬燁竟借故將其捆縛,命壯士將奢香剝去上衣,以藤條鞭笞其背,力圖激反水西彝族,然後派兵將其剿滅。
大方奢香墓
奢香受此奇恥大辱,果然激起了部屬的極大憤慨,於是“四十八部鹹集軍門”,“願盡死力助香反”。麵對群情激憤的態勢,奢香看穿了馬燁的險惡用心。早在出嫁水西之前,她在扯勒熟讀夷經,就已了解到六祖分支後婆家所屬默支係的曆史情況。自慕齊齊第二十代孫勿阿納定居水西以來,至她的丈夫靄翠時已曆65代。在一千多年的歲月中,默部曆代君長都信守著祖上製定的為政之道,即第二十五代君長妥阿哲與諸葛亮簽訂的盟約,受命於中央王朝,不做叛逆之事,以實現彝地的長治久安。奢香以此說服部眾,讓大家相信,她受鞭笞被辱之事,不是皇帝的旨意,純屬馬燁陰險的個人行為,千萬不能上當,將水西拖進戰爭漩渦。她明確地表示:“反非吾意!”因而控製住了一觸即發的戰禍。這時水東土司宋欽也已去世,其妻劉淑貞極為聰慧,對水西部眾們說:“這事讓我前去上奏皇帝,如果皇帝不聽,或護著馬燁,你等再反不遲!”眾人一聽有理,便答應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