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王騎上馬,部下有八百多壯士騎馬跟在他後麵,趁夜突破重圍往南飛馳逃走。天快亮時,漢軍才發覺項王逃走,騎將灌嬰率五千騎兵去追趕他們。項王渡過淮河,部下壯士騎馬能跟上的,隻剩一百多人了。
項王到了陰陵後迷了路,問了一個農夫,農夫騙他道:“往左邊走。”項王帶人往左走,結果陷入大沼澤地裏。因此,漢軍追上了他們。於是項王又帶著騎兵向東逃,到達東城時,隻剩下二十八人。追上來的漢軍騎兵有幾千人。項王估計自己不能脫身了,對他的騎兵說道:“我帶兵起義到現在已經八年了,身經七十多次戰役,阻擋我的敵人都被我打垮,我攻擊的敵人無不降服,從來不曾失敗過,因而我才能夠稱霸天下。可是如今我被困在這個地方,這是天要亡我,決不是用兵的過錯。今天一定得下決心戰死了,我願意為諸君打一次痛痛快快的仗,一定接連勝它三回,助諸君衝破重圍,斬將,砍旗,讓諸君知道這的確是天要亡我,決不是用兵的過錯。”於是項王把隨從分成四隊,向四麵突圍。漢軍把他們重重包圍起來。項王對他的騎兵們說:“看我來給你們斬一員漢將!”他命令四麵的騎士策馬飛奔而下,相約衝到山的東邊分三處集合。這時項王高聲呼喊著奔馳而下,漢軍像草木一般隨風倒伏而潰敗了,項王斬殺了一員漢將。當時漢軍騎將是赤泉侯楊喜,他在後麵追趕項王,項王瞪著眼睛嗬斥他,赤泉侯連人帶馬都受到了驚嚇,倒退了好幾裏。項王同他的騎兵分三處會合了。漢軍無人知道項王的去向,就兵分三路,再次包圍了他們。項王繼續驅馬衝了上去,又斬了漢軍的一名都尉,殺死上百人,又聚攏他的騎兵,他的騎兵僅僅損失了兩名。項王就問他的騎兵們:“怎麼樣?”騎兵們都敬佩地對他說:“正如大王您所說的那樣。”
這時項王想要東渡烏江。烏江亭長正停船等在岸邊,他對項王說:“江東雖小,但土地縱橫千裏,民眾也有幾十萬,足以令您稱王。希望大王趕快渡江。現在隻有我有船,即便漢軍到了,他們也沒法渡江。”項王笑道:“天要亡我,我何必渡烏江!再說我項羽和八千江東子弟渡江西征,而如今沒有一個人生還,縱使江東父老可憐我讓我繼續做王,我又有何臉麵去見他們?縱使他們什麼都不說,我項羽心中難道沒有愧疚嗎?”於是項王對亭長說:“我知道您是一位忠厚長者,我騎的這匹馬隨我征戰五年,所向無敵,也曾日行千裏,我不忍心殺它,就把它送給您吧。”於是項王命令騎兵都下馬,讓他們手持短兵器與追來的漢兵交戰。光是項羽一人就殺死漢軍幾百人。項王的身上也有十幾處傷。項王回頭看到漢軍的騎司馬呂馬童,對他說:“這不是我的老相識嗎?”呂馬童這時才與項王打了個照麵,於是他指給王翳說:“這個人就是項王。”項王就對他說:“我聽說,漢王用黃金千斤、封邑萬戶的懸賞來要我的腦袋,我就把這個好處給你吧!”說完這些,項王便自刎而死。
項王死後,楚地都投降了漢王,隻有魯縣一地不降服。漢王率領軍隊想要屠滅魯城,考慮到這些人恪守禮義,願意為君主守節而不惜一死,於是拿著項王的頭給魯地人看,魯地人這才投降。當初,楚懷王最先封項羽為魯公,待到他死後,魯地人又是最後投降的,所以,用魯公這一封號的禮儀將項王安葬在穀城。漢王為他發喪,灑淚後方才離去。漢王對項氏宗族的親屬們都不加以殺戮。又封項伯為射陽侯。還有桃侯、平皋侯、玄武侯也都屬於項氏,漢王賜他們姓劉。
太史公說:我聽周生說“舜可能有兩個瞳孔”。又聽說項羽也是有兩個瞳孔。難道項羽是舜的後代嗎?不然他為什麼那麼突然就興起了啊!秦朝的政令失誤,陳涉首先起來發難,各路豪傑均蜂擁而起,大家你爭我奪,爭戰數不勝數。然而項羽沒有權柄可以憑借,他趁著秦末大亂的時機於民間興起,隻用了三年的時間,就率領著齊、趙、韓、魏、燕五國諸侯把秦朝滅掉了,瓜分天下,封王封侯,全都是由項羽發布的政令,他還自號為“霸王”,盡管他沒能將權勢保持長久,卻也是近古以來不曾出現過的人。等到項羽舍棄關中之地,懷念楚國而建都彭城,放逐義帝而自立為王,又埋怨諸侯們背叛自己,這時想成就大事可就艱難了。他自誇戰功,逞個人之智,又不肯效法古人,他認為霸王的功業就是要靠武力來征伐諸侯,他治理天下,結果五年的時間裏就丟了國家,身死東城,還不覺悟也不自責,這是他錯誤的地方。而他竟然用“天要亡我,不是用兵的過錯”這種話來自我開脫,不是太荒謬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