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雲散,蒼山現,光照萬年
——記周達文在蘇聯的坎坷曆程
黃貴武
“烏雲散、蒼山現、先照萬年”是周達文同誌留蘇同學、中國革命博物館研究員施力行同誌,1992年7月為“周達文故居”揭幕所書寫的題詞。本文借此題詞為題,追述周達文在蘇聯的坎坷曆程,以緬懷這位偉大、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
周達文同誌是中國共產黨建黨初期的黨員,又是北京社會主義青年團的締造者和學生運動的領導人。他不幸於1938年遭王明、康生打擊誣陷,在蘇聯肅反擴大化中含冤犧牲。今天,當我們拂去曆史的塵埃,展示在人們麵前的,是一位共產主義的忠誠戰士、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先輝形象。
1903年1月3日,周達文誕生在貴州省鎮遠衛城一個書香門第。他的少年時代,是在鎮遠小學和道立中學度過的。周達文從小就喜愛中國古典文學,傾慕西漢張良等漢世奇才,希望自己將來也能對國家和民族的興盛有所作為,少年的周達文對當時的反勸統治階級貪汙腐化、奴役鄉民、賣國求榮十分不滿,對各族人民遣受的沉重壓迫,感到非常沉痛,立誌要尋求救國救民的革命真理,改變中華民族被蹂躪的現實。
中國曆經兩千多年的封建統治,自1840年鴉片戰爭之後,飽受帝8主義列強的侵略、淩辱,直至1919年,終於爆發了偉大的“五四”反帝反封建愛國學生運動。當時的革命風暴波及鎮遠古城後,周達文、秦光遠、喬光鑒等一大批愛國青年,在全國學聯貴州支會代表團的指導下,掀起了風起雲湧的學生運動,用達文被推選為鎮遠學生聯合會主席,鎮遠中、小學生一千多人參加了反帝反封建愛國活動,學生們在鎮遠街頭分段搭台演講,把“二十一條”賣國條約張貼在街上,逐條批駁,揭露帝國主義掠奪中國的狼子野心和北洋軍閥政府的賣國罪行。鎮遠離等小學堂學生趙嗣仁當眾割破指頭,寫血書表示鬥爭到底的決心,群眾深受感動。周達文在這場血與火的鬥爭中,一反往日的斯文氣,成為一個引人注目的熱血沸騰的愛國青年。他還領銜呈文省政府,彈勑鎮遠知事革夢鬆,要求撥款興辦教育事業,每當憶及這些往事,都無不感慨和欽,周達文因此被開除學籍。至今健在的親友佩。
1920年4月初,周達文隨同父親周英遷往北京定居。到了北京後,他先在北京大學讀預科班,此後,他受到蘇聯十月革命的影響,以第一名的成綾考入北京俄文政治專科學校,學習和研究馬列主義理論,並在李大釗、鄧中夏、高君宇、何盛雄、範鴻劼、黃日葵等同誌的親自指導下成為“馬克思學說研究會”成員,積極投身於社會主義青年團的創立工作。從此,他成為一名馬列主義的忠實信徒,步入共產主義運動先驅者的行列。1923年秋,經李大釗、範鴻劼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隨後擔任北京團支部書記,北京學生運動委員會書記,全國學生總會主席,同時被推選為全國第六屆學生聯合會大會執行主席,成為北京早期學生運動的領導者。此後,他受黨的派遣,在北京、上海從事革命工作,發揮了他的俄文專長,為中共中央翻譯了大量的馬列主義箸作和共產國際與我黨來往的文件、信函,深受黨中央的信賴和李大釗同誌的賞識。
1924年春,國共第一次合作,周達文遂照黨的決定,以個人身份參加國民黨,並擔任了國民黨北京市黨部主任委員,在李大釗的直接領導下,主持國民黨北京市的改組工作。
1924年10月初,周達文等41名同誌受中共中央、青年團中央派遣,由劉伯堅同誌帶領,分批赴蘇聯莫斯枓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簡稱東方大學)學習,周達文、陳定遠二人於10月25日抵達莫斯科,林育英、顏昌頤、賀果、龍康莊、嵇直、董覺玨、吳化之六人於11月6日到達。周達文等同誌此行是中“中央選派留蘇的第一批學員,重點培養的領導骨千,他們同時也是東方大學創建後的第一期學員,學製為七個月。主要學習課程有黨的工作、政治教育、工人運動等。中國共產黨早期革命家瞿秋白在中文班主講社會課程。
1925年夏天,周達文在東方大學學習結束後,留在莫斯科共產國際工作,同年夏末,周達文奉命返回上海,接中國留學生赴中山大學學習。
莫斯科中山大學是1924年列寧逝世後,聯共(布)為鞏固蘇維埃政權開展國際共運培養各國共產黨的青年千部而創建的,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逝世後,蘇聯為紀念孫中山先生,決定將在莫斯科開辦的學校定名為”莫斯科中國勞動者中山大學“,簡稱”中山大學“該校於1925年秋創辦,同年11月正式開學。其學員由中共中央委員會和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選派。
1925年中秋節前後,81共兩黨選送的學員分別告別家鄉父老,啟程赴上海、廣州等待安排船隻到蘇聯。
10月下旬,在上海的118名學員由周達文、楊明齋帶領赴蘇:那天夜裏,學貝們從各個小旅社裏帶著自己的行李,步行到黃浦江碼頭,在茫茫夜慕的掩護下,乘小舢船劃出吳淞口,登上停泊在長江口的蘇聯煤船。學員俞秀鬆、董亦湘、張聞天、王稼祥、烏蘭夫、伍修權、吳亮平、孫冶方等118人到齊後,煤船從長江口起航,向海參崴馳去。
為加強對學員的管理和便於有關事務聯係,共產國際和黨中央在出發前就決定成立中共旅莫黨團支部,由周達文擔任支部書記,俞秀鬆、董亦湘二人為委員,黨團支部在整個旅行中起領導作用。
周達文和學員在海上航行了幾天,恰巧遇上了蘇聯十月革命八周年紀念日。船上舉行了紀念會,由蘇聯船長主持會議。船長首先對十月革命的意義發表演說,而後是周達文代表中國留學生在紀念會上講話。同時,同船的日本和朝鮮同誌也應邀講了話。伍修權同誌在回憶中說:“在這艘船的甲板上,第一次聽到了《國際歌》,那悲壯的歌聲一下就抓住了我的心。”船上的大多數學員都是第一次聽到這激動人心的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