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西部的人文地理(2)(1 / 3)

人們不但破壞了森林植被,還將樹根、細枝、幹草和幹糞變成了生活燃料。沒有了樹木,這裏唯一的建築材料就是磚泥土,所以現在的桌凳是磚質而不是木質的了。我們向著有一片林蔭地的茶館走去,中途穿過磚石遊廊和用僅有的樹木修建的走廊、大道。期間,飛揚的塵土讓我們感到幹燥和酷熱。樹林的消失,不但破壞了生態平衡,而且影響了人的精神生活。許多美好的資源消失了,詩人失去了創作的源泉和激情。生活在他們的眼中就是吃飯、勞動這樣讓人覺得索然無味的重複,生活成了他們的附庸。

基督教的福音、煤油、香煙是進入中國最深的西方文明。而福音先於照相、取熱、吸煙出現在中國農村,對此我感到很欣慰。傳教士們在中國內地的農村傳教,是為了宣傳福音感化世人而不是為了賺錢。當地人從他們身上開始對白種人有了最初認識。傳教士們在這裏很受歡迎,村民們也常常向上帝祈禱祝福他們。為了進一步接觸、了解中國人,內地傳教士們常常把自己打扮成中國人。他們覺得與中國人接近是比較容易的事情。拋開傳教士在中國的實際生活習慣不說,他們會發現換穿上中國服裝的他們和中國人沒什麼兩樣。還有的傳教士不僅改換服裝,甚至還改變自己的發型。他們把頭發梳成中國式的辮子。一個蘇格蘭人,有著紅褐色的頭發,並且光滑發亮。他把辮子梳成了豬尾巴式的樣子,辮子在他背後下垂著。這樣能提醒他不會忘記了什麼事。

在山西,我遇到了一個年輕的傳教士,他經曆了很多痛苦的事情。通過了解,我們知道,就在他婚禮前的一個月,他的未婚妻死於風寒。他來到中國傳教,和坐在一起的虔誠教徒們祈禱時,常常看到他因患有腹瀉而疼痛萬分。可是,無論是喪妻,還是受疾病折磨,都沒影響到他飽滿的精神。相反地,他一直保持著沉靜的心態,安心地做著自己的工作。

傳教士告別了親人、祖國、音樂、娛樂、藝術、朋友等,他們變得一無所有了,所以在布置房間的時候,會擺放一些充滿回憶和象征祖國的東西。令人傷心的東西總是圍繞在他們身邊,使得他們必須依靠精神生活。房間成為寄托他們情感和尋求精神安慰的地方。傳教士們奉獻自己一生,用福音教化世人,並用寫在牆上的格言激勵自己。他們這種虔誠的做法,不能給他們帶來安慰,反而會有礙身心健康。一個優秀民族必定會經曆很多磨難,而隻有讓中國人從這個苦悶時代脫離出來,他們才會真正地安適下來。

途中,有一位步行者與我們相遇,我們發現他神采奕奕,舉止高雅。他把包裹放在地上,之後向上帝祈禱,給予我們深深的祝福,並與愛羅德先生交談了一番。等他離開了,我對領事說:“精神麵貌這麼好的中國人,我是第一次看到。他究竟是誰呢?”我們後來知道了他是中國牧師,就在當地教堂工作。這個精神抖擻的中國人,我已經無法用言語來形容他了。他有一些精神振奮的傳教士朋友,受了他們的影響,才會有如此飽滿的精神吧!

教會給傳教士發生活費,有人覺得給他們的太多,便有些不滿了。中國的教會通常給傳教士每年的生活費不超過一百美元。有人認為給傳教士這麼點生活費太少了,因此教會受到了埋怨。可是實地了解一下當地物價,就會明白教會受到埋怨是不應該的事情。在山西的五寨縣,一美分可買九個雞蛋或是一隻鴿子,三美分可買到一對雞,三美分或四美分可買到一磅未捆好的棉花,五美分可買一隻公雞。這樣看來,即便是傳教士夫人天天買市場上最好的蔬菜、肉類,每周花費也才不過六十美分。

這些傳教士夫人來自英國,是一位將軍的親屬。她們管理著一所自助學校,裏麵生活著一百名女孩子。教師隊伍中有一名女教師,從義和團運動中幸存了下來。她親眼目睹了學校被燒壞,自己的學生被殺死。當時她身上戴著枷鎖,被關在陰暗的地牢裏有好幾周的時間,還有好幾次差點死在義和團的刀下。後來她大難不死,仍舊回到了學校工作。可是她沒有覺察到自己身上顯示出的英雄主義精神。

我們騎著騾子走了兩個晚上,來到了曆史悠久的西安。這裏被稱為“西部首都”,居住著三十多萬人。穿過三重門城防,我們來到了城裏,發現城裏人們的精神麵貌和其他地方迥然不同。他們有著古希臘特色的純潔,有著知識分子的優雅。大街上還能隨處見到漂亮的小孩子們。看過這座城市,我們能感到優秀的人是為何在城市中心聚集的,每座城市都能吸引生活在廣闊農村的社會名流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