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收和流傳下來的古風俗一樣,單純樸素不浮華,有著田園情調的迷人魅力。荷馬史詩時代的婦女是自由的,而中國婦女則是受封建禮俗束縛的,所以古希臘生活的迷人之處在中國的豐收裏無從體現。男子們在地裏盡情地享受豐收帶來的快樂,那些待嫁的少女們則不得不待在小矮屋的房間裏。她們不在這種愉快豐收的景象之內。
農民把麥草運到打穀場,散放著鋪開。中午日曬強烈,麥粒會很容易脫落下來。這時農民要用連枷打,或是趕著套上石滾的騾子來回地碾軋麥草。之後他們把麥粒和禾殼同麥稈分開,進行揚麥。麥粒和禾殼被揚飛出去,落到一處,成為金燦燦的小堆。揚麥的過程好似農民在畫風景畫。有時能看到,農民不用在打穀場上打麥,而是在大路上。我曾在一個大城市裏遇到過這種情況:一條十六英尺寬的主街道,被麥草占據了一半。雖然道路被占用,行人走起來顯得擁擠了,但是他們不會對此有抵製的行為。
與世界其他的地方比較起來,中國西北由於濫伐森林引起的大災難是最為顯著的。我們到過太原附近的一個山頂,那裏一點兒森林植被也沒有了,整座山光禿禿的,氣候異常幹燥。我們往西南方向走,發現隻有寺廟周圍有一片未被砍伐的樹林。而其他地方的堅硬樹種都被砍伐完了。如今,山穀上隻是種植了一些容易存活的軟木,如:白楊、木棉、接骨木和柳樹。
樹木覆蓋的表層如果消失,會很容易發生水土流失。河道就會被衝下來的泥沙填滿,甚至山穀也會被阻塞。山西境內的大小溪流都彙入汾河。由於大量水流衝積,汾河河穀便形成了。河水沿著河穀中圓山錐的山脊流動,一直流到河床地帶。那裏砂礫和岩石很多,曾經還有人在高堤岸下玩耍,打發無聊的時間。如今,河床已經下沉,低於水平線四英寸了。我們再也看不到那曾經富饒的、麵積廣闊的土地了。因為圓山錐將其覆蓋在砂礫石下,使它永遠消失了。
山腰中的建築物很分散,稀稀落落的。以前這裏的大路,人騎著駱駝都能暢行無阻;如今,人隻有蜷起身子才能爬過去。有一座破敗的石橋,我們兩次碰到過。我們能想象得到它剛建成的時候,高大的橋拱連接寬闊汾河的兩岸。而今我們看到的卻是另一番景象:淤泥埋住了它偉岸的橋拱;露在外麵的橋墩周圍則成為一片種植大豆和菜籽的田地。殘破的橋身站在田地中,顯得很無力、很悲傷。隻剩下曾經的輝煌還能回憶一番。當初大橋修成了,山上的森林卻被砍伐,山變得光禿禿的。沒有了森林植被的覆蓋,山坡也不能涵養水源。於是山上二十英尺厚的土壤被衝進河道,使水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到了夏天,河水有時會在地下緩緩流動,有時雨季來了,會形成勢不可擋的山洪。
茂密的森林被砍伐了,很多有生命意義的東西也隨之消散了。山上的泥土被衝到了河道,河水得不到腐殖土和苔蘚地帶的過濾,變得很渾濁,以至於水中也沒有了遊來遊去的魚兒。很多泉水都幹涸了,所以我們在山西旅行的十二天期間,從沒看到有在水中嬉戲玩耍的小孩子們。沒有了山坡上森林涵養的水,夏末時節的牧草也得不到滋養了。曾經河岸兩邊有很多樹木植被覆蓋,清澈的河水就藏在林蔭下的深溝中歡快地流淌著。如今,河道裏的泥沙淤積造成了寬闊的淺灘,渾濁的河水隻能暴露在陽光之下,緩慢地流動著。曾經還會有倒下來的大樹或圓木阻塞小溪,形成一個小池塘,成為鮭魚靜幽幽的玩耍場地。中國人並不相信愛情,我們對此確定不疑。這裏的場所並不能吸引戀人們來此約會,因為沒有了大樹形成的林蔭道和苔園木的點綴。林中空地被許多樹木環繞,呈現出一片優美的綠色地帶,很多人對此並不知曉。而樹葉在金色十月裏煥發的獨特光彩,他們也不懂得欣賞。甚至童年時期在林中摘核果,掏鳥窩,追逐鬆鼠,這些給人帶來快樂的事情,他們也是一無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