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傳教士對中國的孔教抱有遲疑的態度,而如今他們開始很有激情地對孔教的本質進行審查和辨別。他們將孔教與基督教對比後發現,孔教中提供的完美人生的例子是由綱常名教主導的;基督教提供的高尚的人生事例則是受精神主導的。對大多數人而言,《福音》中包含的倫理感化要比《論語》更多。中國的行政長官、法官和有一定地位的上層人,他們叫人服從,采取的是遵從原則的方式。這樣,孔教的聖人格言和精神就值得發揚光大了。
基督教顯示出了很強大的道德力量,與它同性質並且與之競爭的孔教則處於下風。因為孔教缺乏約束力,雖然它有著崇高的理想,但是卻沒有威懾力。孔教不能阻止人們從欲望和激情中尋找自然嗜好和美好生活,因為它發展的教義並不是對上帝負責的。事實上,孔教徒站在正義立場時,經常會提到天,所以上述發展對於孔教來說也是很容易的事情。而宗教會教導人們放棄無恥的道德行為,孔教同樣也是如此,並且會教導人們隻要忍受一切苦難,最終會過上美好的生活。如果一個儒家學者被問到為什麼要如此時,他會敷衍地告訴你:“未知生,焉知死?”死後的教義非常易於被闡述進古老的教義裏去,這樣,新孔教和基督教就保持著長期的競爭關係。孔教作為中國的文化組成部分,有著深深吸引保守勢力的本能,並且為來自西方的整個舶來品而感到羞恥。
中國所處的曆史時代是我們美國經曆過的,我們從中還能回味自身曆史。我們能猜測到在中國從事宗教的傳教士們,也最有可能麵臨著一種形勢,就跟最初在古羅馬帝國傳教的形式一樣。比方說,寺廟、神、神像、塔、牧師、祭祀、迷信、陳腐的神話、祖宗崇拜和吸引上層社會名流的道德觀念。羅馬帝國在公民道德方麵高於中國,然而中國卻在家庭道德方麵高於羅馬帝國。從兩國的文化水平上來說,我們看不到太大的差別。即使最初基督教隻是在羅馬帝國的少部分商人、藝術家、自由人之間傳播,但最終廣大的民眾還是成為基督教徒。既然有了一次成功的經驗,可是在中國帝國卻為什麼不能廣泛傳播基督教呢?
基督教聲勢壯大地展現在中國人麵前時,恰巧他們也認識到了本身文化的缺陷。我們派出最好的、經過訓練的傳教士來中國傳播基督教。他們的性格、學問等各方麵有著將忠誠撒向教眾的主音團體的水平。基督教古老的聲望和眾多追隨者的聲勢深深地影響了人們。進一步講,基督教和物質文明緊緊地聯係在一起,並且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對此,為了生存的中國人不得不完全接受基督教義,信奉基督教了。
可以肯定的是,中國人的哲學、曆史和生存環境等方麵具有很強的穩定性,要從這幾方麵將中國人從世界思想發展的總運動中分割出來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中國人的命運就等同於白種人的命運,換句話說,就是在文化發展水平方麵,中國能占有一定地位並作出貢獻。所以我們可以準確地預測,西方國家的基督教在本土發生什麼樣的變化,同樣在中國也會發生。基督教有著自己的哲學基礎和曆史基礎,如果因為自然科學的發展或是經典著作的衝擊而使基督教失去了基礎,那麼在中國也不會看到基督教傳播了。中國的上層社會既有一定地位又有一定影響力,他們以中國的文化而自豪,所以對於從西方傳來的東西,它禁止人民接收。從另一方麵來說,如果西方對基督教保持了控製,那麼它自然會傳到中國並能取得根本的成功。當初它在三世紀時能在羅馬傳播成功,如今同樣也能在中國傳播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