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英國領事,他在中國的西南工作,對傳教士很是反感。他對我說,太丟人了,政府或公司居然讓一個白人在四川工作了三年多。
我對他說,傳教士們該怎麼做呢,他們會在這裏揮灑自己的一生,到了夏天的時候,他們會到山上休息,就在五裏以內的山上。
領事說,看來他們不管什麼氣候,都不會破壞他們傳教的決心。
然而傳教士也有一些行為舉動受到大家的指責。有一個中國教徒,在美國讀過書,現在中國政府任職。他告訴我說,北京被八國聯軍占領時,當地的中國人都很害怕。一些中國人在貪婪的傳教士的淫威下,被迫將自己的地產賣給他們。最終有很大的一份房產積聚在了教會手中。貪婪的傳教士對房主說:“你們的房產很適合我們傳教用,我們出五十美元買地契,你們同意嗎?”房主在他們的威脅下妥協了,收到五十美元後,還被責令五天之內搬走。就這樣,中國居民區的不動產被無恥的傳教士用低價購得。
教徒和非教徒之間的訴訟有時會被傳教士過度地幹涉。教徒自然希望教會能支持自己,並向教會保證他是為了教會的利益才牽涉到其中。他還希望所有的教會成員無論在什麼場合都必須站在同一立場。當羅馬天主教與新教為了吸收教徒而卷入上述的紛爭時,天主教徒是肯定受到教會保護的。在很多時候,傳教士站在了錯誤的立場上,因為他們聽信教徒的一麵之詞而被他們的花言巧語所蒙蔽。中國教徒有權反對迫害,這是有條約保證的。由於傳教士的後麵有領事和炮艦的支持,一旦他們幹預進來,中國的官員因為害怕做出的判決會具有很強的傾向性了。大眾對傳教士這樣的行為很不齒,認為基督教的形象被他們破壞了。就這樣,很多人成為信徒就是為了能得到外國的保護。在義和團運動之後,新教的信徒減少了很多,就是因為新教要求傳教士不要幹涉訴訟。
很多教會的財產被暴徒們毀壞了。至於是否賠償,則是一個讓人糾結的問題。中國的官員們害怕索賠,於是做出了一個錯誤的決定,那就是教會不再受政府保護,暴徒們可以任意地破壞教會。去年,長沙發生了民眾暴亂,因為當年清政府割地賠款引起了人們的強烈不滿。為了讓清政府賠償得更多,他們毀壞了很多教會的財產。中國內陸教會有上千名傳教士,他們了解民眾的心情,所以沒有要求清政府賠償損失。在他們的眼裏,暴徒們是沒有錯誤的,隻是一群無辜的受害者。中國人對這種不索賠的例子印象很深刻,後來有更多的人加入基督教,使得傳教士的工作有了很大的進展。這證明了,基督教的傳教士們作出的是一個正確的決定。其他教會為了吸納很多信徒也紛紛效仿基督教,從此不提索賠的要求了。
對中國人在此領域中的早期變化還沒有人談及到。一些傳教士意識到中華民族精神有著強韌力和巨大的能量。他們希望隨著時代的發展,在黃種人中也能普及基督精神。他們認為,雖然佛教過了三百年才被官方承認,但是它影響民眾的時間卻更長。
傳教士認為基督教在中國的前途是光明的,他們意識到受過教育的中國人是能更容易接受基督教的。很多中國人改變自己的信仰,是為了更好地生存。這樣看來,中國人的宗教水平必定會逐步提升。就在傳教士們在中國積極傳教宣傳福音的時候,遠東宗教也悄悄地開始在中國傳播。這在當時是必然出現的現象。一旦中國人的風俗被傳教士們嚴格模仿,那麼其他宗教對傳教士的迫害,對他們來說就不值得一提了。
中國的佛教不能複蘇是由於它有太久的曆史。中國社會中迷信盛行,日本的佛寺派往中國的教徒會因此而發生變化,出現偶像崇拜的現象也是不可避免的,佛教在中國已經不能延續下去了。中國的孔教就跟佛教目前的地位很相似。中國的愛國者和守舊者都以孔教自豪,他們將任何外來宗教拒之門外,隻為了能使孔教恢複當年的輝煌。我們可以看出,中國人世代抵抗外來文化的中心就是孔教。有的學者無意中借鑒了基督文學中的古典高尚的道德觀念,將之與中國儒學融合,形成了很特別的“孔教—基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