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傳教士的主要成就並不是使眾多的異教徒都信奉基督教。他們做得更多的工作是吸取新的教徒,讓更多的沒有宗教信仰的中國人成為信徒。這種變化無論從文化上還是道德上來說都是有好處的。通過單個人的心靈得到淨化,逐步進入到中國的社會和政府領域,使它們也發生變化。那時候中國的奴隸、犯人、孤兒、妻子和平民都能被很好地對待,不被歧視。雖然不能肯定地說傳教士起了很大的作用,但他們確實起了一定作用。中國文化也隨著傳教士們的到來發生了變化。傳教士們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國,但他們卻覺得這是應該做的事情。
如今的傳教士認為,自己在中國傳播的隻是基督教的福音,並非是西方的道德文化。對於二十世紀的狀況來說,傳教士們並不能從基督教義中意識到,他們也不能決定什麼是“經典的”。我問過一個女傳教士:在什麼情況下她會製止束腳的惡習?她回答說,當沒有給她們帶來暴力的時候。由此,我想到了一些禁欲者、贖罪的宗教徒和自我毀傷者,他們認為這樣做是服從命令。“如果手冒犯了,就切斷手”,對於這樣做的原因,我是不明白的。
西方的一些好習慣也被傳教士帶到了中國。學生們在他的指導下學會了尊敬他人、睡前洗澡、不隨地吐痰,並且使用手巾帕、注重房間和衣服的整潔、還養成了不撒謊的習慣等等。教會居民也學會了打掃房間和庭院、粉刷屋牆、衝洗教室和教堂的地板。他們還要求中國人認真履行職責:對牲口不要大罵、收留殘疾兒童、教育女孩、尊敬妻子等。
《聖經》通過傳教士的傳播被基督教徒們奉為經典。對於傳教士們來說,他們也已經被各自國家和時代當作對外的代言人。在美國教會創辦的女子學校裏,可以體會到美國人的婦女平等的觀念。在工業學校裏,輕視體力勞動、擺架子的觀念是美國人所反對的。他們對那種留長指甲表明自己不幹體力活的觀點是十分反對的。加入基督教的愛爾蘭人、撒克遜人會對教會大學教授的政府觀念吃驚。這些大學開設的反映時代精神的自然科學,會引起博尼費斯或弗朗西斯·讓費爾這類反科學的人的不滿。
在通商口岸的外國人對頑固的傳教士們有很大的敵意。他們責備傳教士是在公開的散布謊言欺騙中國人,是在誹謗中國人。他們對人說,傳教士其實是在中國做投機的土地買賣,並做能使自己單方麵獲利的交易,還指責傳教士們很容易地能欺騙中國人,能在中國生活得比在他本土還好。甚至還說,傳教士們都是失敗者,因為他們吸納的信徒也是騙子。相比異教徒來說,中國的基督教徒也是不老實,不可靠的。他們覺得自己更能了解中國人,所以傳教士才受到他們的指責。然而事實上,他們不認識幾個漢字,隻是通過買辦和當地幾個商人做貿易買賣。傳教士們卻能用流利的漢語跟中國人交流,在沒有保護的情況下也能出入中國家庭;中國人遇到了問題也會虛心向傳教士請教解決方法。
由於傳教士公開地反對印度的鴉片貿易,導致了英國人很怨恨他們。商界的看法是,傳教士給中國人創造機會和貿易刺激,使中國能與外國相抗衡,阻礙白人們從中國賺取更多的白銀。商人們追逐名利,傳教士們追求理想,不同的人生態度使得他們之間有了分歧,最終導致了他們之間的對立。在中國通商口岸的城市裏,很多商人、船主、海關官員都過著富裕的生活,完全按照自己的意願做事。在傳教士的眼中,這些人隻會遊手好閑,飲酒作樂,行為放蕩,縱情聲色,他們奉行享樂主義,生活極度腐化。傳教士們對他們的生活方式極不認同並加以批判。這引起了他們強烈的不滿和恨意。相比之下,傳教士則過著很簡樸的生活,還經常受到享樂主義者們的惡意誹謗,因為他們很怨恨這些傳教士。有一個浪子,他認為在日本的古野飲酒狂歡就是度假的最好方式。在長江下遊的一些傳教士,頂著暑熱的天氣陪同家人在像廬山、九華山這樣的山頂度假,卻受到了浪子的嘲笑。他抱怨傳教士們不會度假,但他卻忽視一個重要的問題。傳教士們一直在工作著,相比起生活在中國的其他白人,他們沒有很多的休息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