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基督教對中國人的影響(2)(1 / 3)

基督教過去被人嘲諷是滿足精神需求的事物,如今教會工作的成效又被質疑。有個儒家學者說過,人性隻有極大提高了,人天生的信仰才會改變。很多基督教徒也是在追求自我利益,他們其實欺騙了傳教士。這個學者雖然對基督教知之甚少,但是他的挑剔還是有一定道理的。傳教士應該對申請入教的人的特點和地位有一定了解和認識,不能過度依賴當地的福音宣講者傳教。如果他們有什麼別的不良打算,傳教士是不知道的。事實上,信奉基督教的中國人都被傳教士要求貢獻力量,能獨立發展自己的宗教,而不是得到什麼物質援助。人從極端沉悶的氣氛中解放出來,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基督教在這一方麵沒什麼貢獻。傳教士要求人皈依基督教,有著世界性的動機,他們當中有經驗的人不會急於讓皈依者成為教徒。皈依者能證明自己是虔誠的,這是傳教士們都想看到的。有一個傳教士說,他最尊敬的成員在複活節期間將罪孽洗刷幹淨了,之後他就沒有了心理上的負擔。偽善者是不受傳教士們歡迎的。有一個例子可以很好地說明。有一萬名新教皈依者和三萬名羅馬天主教皈依者,在義和團運動中交待自己不是基督教信徒。很多人撕了一張寫著耶穌名字的紙,才沒有被起義軍殺害。

有一種很錯誤的看法,就是認為傳教士隻是宣傳拯救信仰的。信仰在有這種想法的人身上是不突出的,而在我們身上或在舊傳教士工作中卻效果更好。同任何其他方麵一樣,普通的中國人在宗教方麵也追求實用。他們認為世界上利益的源泉就是菩薩。他們認為菩薩能讓他們恢複健康,能給他們帶來好收成,科舉能夠中第,經商能掙錢,仕途會一帆風順。他們認為的宗教是能滿足他們的這些願望的;一旦宗教不是他們認為的這樣,而隻是勸說他們忍受世間誘惑,鼓勵他們戰勝誘惑,他們會對此很驚詫。他們不滿意這樣的宗教,是不會接受這樣的宗教的。但是基督教徒有著堅韌的毅力;他們能在壓迫下還能保持平和心態。他們身上存在的潛能引起了中國人的注意。中國人還認為,他們身上會很快具有基督教徒的那種氣質。“如果有了這種氣質,內在的生命將是什麼樣的呢?”

基督教的傳入使得中國的思想領域出現了很大的變化。從理想主義能力方麵來看,中國人是與我們相當的。至於有前途的方麵,我們異教徒的祖先還沒創造出來。對於這一點,聖·奧古斯丁抱有肯定的態度。仁愛、純潔和大度感動著我們,也感動著中國人。同我們一樣,他們內心的良好本性也能在福音書中被喚醒。一種新的、更好的生活,就是許多人心中的救世主理想。中國人期待救世主,並不是為了基督教的超自然權威,而是為了進一步和平的需要。

新約聖經能給人帶來祝福,使人的精神境界得到提高,還能淨化人的心靈。很多人有對不幸的擔心、對疾病的擔心、對死亡的擔心,而新約聖經能使人從中擺脫出來,使他們不受這些擔心的困擾。東方的生活和思想僅僅是調解人們精神上的悲傷,西方宗教則將人從苦難中真正地解放出來。我遇到過一些皈依者,他們臉上是高興的表情,由此判斷,他們是受到福音祝福而從苦海中脫離出來的人。

傳教士們不但熱衷於宣傳福音,而且還用實際行動幫助中國人。他們在香港建立了一個幼兒收容所,裏麵的病房和臥室很幹淨整潔。一個中國牧師向一個老太太宣傳基督教義,告訴她說:當你死了會進入天堂,在那裏你會幸福,因為那裏沒有醜惡,一切都是美麗的。老太太說,她沒有進入天堂的理由,認為人世間就很美好,生活很幸福,並不想去天堂。她是一名本性仁慈善良的婦女,為了社會的秩序和整潔犧牲了很多,然而最終歸宿她還是很滿意的。

決心從封建舊俗中脫離出來的中國人也被舊俗拋棄。吸食鴉片、賭博、不貞節、朋友被罪孽纏繞等一係列舊習,對一些中國人來說已經是不能忍受的惡習。在一些粗人中流行的欺騙、詛咒、肮髒的話語也是被他們所拋棄的。他們會幫助村民訴訟,以免村民傾家蕩產。他們被宗族驅趕出來、受到迫害,原因就是他們拋棄了祖宗靈堂和墳墓上舉行的儀式。他們皈依基督教,成了帶有優缺點的分裂者。雖說他們被舊俗拋棄了,但他們仍然堅持著信念。為此他們成立了很多團體,並且相信這些團體一定能讓中國人的精神煥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