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的教義是讓人忍受世間痛苦,但是它的地位仍不會得到清政府的承認,更不會成為中國的官方宗教。然而可以肯定的是,仕途有希望的年輕人會被官方鼓勵加入基督教的,他們的從政生涯也不會因此受到影響。在傳教的早期活動中,一些傳教士意識到了讓中國人在逆境中忍受迫害的教義不被中國人認可。中國的世俗觀念彙集了他們的聰明和敏銳,但是他們卻不能將兩者很好地在這種觀念中體現出來。
有一個事實可以讓我們更能對傳教士的認識加深。世俗動機引發了中國各地普遍接受基督教的強大浪潮。換句話說,正是因為中國很多人開始接受基督教才造成了基督教在中國的廣泛傳播。我們也許會有這樣的想法,就是中國人會按照自己的意願集體加入基督教。然而事實表明,這樣的群眾運動必須有前提條件,那就是傳教士在訴訟上的支持、高級官員的讚同、外國的保護。在蒙古的一個地區,有一個傳教士積極地宣傳福音,從一九零一年至一九零二年,共有兩萬名信徒跟隨他。可是會眾們卻是自我獨立。傳教士通過在新入教者中實施教規訓練,僅僅選出了一百名忠實者。基督教在這種有人充數的地區,根本不可能取得什麼進步。群眾運動和基督教快速發展的趨勢縱然令人滿意,但是卻不能真正地使基督教深入人心。隻有那些虔誠的人們,才能真正接受基督教傳播的精神,而隻是一味吸納很多人,但這卻不是明智的方法。
西方的基督教被中國上層貴族和文人階層小看輕視,認為我們美國人是在欺騙中國人,是令人害怕的野蠻者。他們將注意力從法國傳教士身上轉到我們美國傳教士身上。可是最近他們一味自大的態度也開始改變了,我對此很吃驚。他們對外國人說些什麼也有了興趣。
有的傳教士向上麵彙報說,中國的文人階層也有人來聆聽福音了,並且會向傳教士提出一些尖銳的問題。
中國社會的高層並沒有多少人加入基督教,但是中下層的很多平民卻成了基督教徒。因此,中國的大多數基督教會出現了一個現象,那就是信教的平民化;此外,教會中也有少數的貴族和文人信徒。在福建有一個小型的傳教協會,其主要是在農村宣傳福音。裏麵有二十個農民信徒,其中有四個精神麵貌很好的人,有一個還帶著“聖約翰”達·芬奇的畫像。這些信徒有著很好的素質。十二個家庭各自貢獻出一些材料,他們還從三英裏遠的船上將修教堂的柱子用肩膀扛回來。他們到教堂修成,隻花費了二百五十美元。
基督教雖然在西方婦女運動中發揮了很小的作用,但是卻極大地推動了中國婦女運動的興起。中國婦女的迫切需要在於提高她們作為母親和女兒的地位,而不是獲得就業和參加社會活動的機會。母親的地位沒有得到提高的話,那麼女兒和兒媳之後還是會被壓迫,地位還是低下。
雖然傳教士未將婦女權利和男女平等的觀念在中國人之間傳播,可是婦女的尊嚴觀念仍被女信徒從新約聖經中得到,她們認識到自己有受到尊敬的權利。她們受到新約聖經的影響,相信耶穌,想從事教師和醫生的職業。男人也受新約聖經的影響,開始認識到自己以前從沒愛過、尊敬過妻子,如今他們用全新的態度善待妻子了。丈夫不再強迫妻子而是和她商量著過日子,並將持家、指導仆人這些家庭事務全部交給妻子去管理。有個丈夫在皈依基督教前隻是不把妻子當人看;後來成為了信徒,他會聽取妻子的意見,尊敬和愛護妻子了。讓他想不到的是,妻子對事情的判斷會比他還要好。中國人夫妻之間從沒說過愛與不愛,所以,中國男人說他愛自己妻子的時候就會羞赧。即便女婿不被嶽父嶽母相信受到基督教的影響成為好丈夫,但是也不能否認基督教帶給中國男人質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