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6章 斯人已逝,“誓碑”永恒(2)(3 / 3)

太祖後來聽說張瓊“家無餘財,止有仆三人”,甚為後悔,因此斥責石漢卿說:“你說張瓊有親兵百人,今何在?”石漢卿說:“張瓊所養者,一敵百耳。”老趙然後優恤張瓊全家,因為他的兒子太小,就提拔了他的哥哥。

此案,老趙失察,錯怪張將軍。乾隆《禦批綱鑒》評論道:“淝橋之役,瓊身冒矢石以蔽宋主,瀕於九死而不顧,忠壯炳然,豈有寵秩即膺,忽萌異誌之理?乃讒人交構,死非其辜。瓊因輕率招尤,宋主亦不免失之涼德。”在淝橋戰役中(柴榮時代攻取壽州的戰役),張瓊冒著飛箭礌石,用自己的身體保護老趙,多次處於死亡邊緣而不顧。他的忠誠大義很明顯。豈有得到信用之後,反而忽然萌生異誌的道理?這事乃是小人惡人構陷,張瓊死得無罪。當然,張瓊因為輕率而得到人的陰毒,但太祖也不免失之於慚愧。

乾隆此議在理。但老趙知錯即改,厚待張瓊家人,令人欣慰。奇怪的是老趙居然沒有製裁石漢卿。石漢卿後來隨老趙征北漢時,戰死在太原城上,算是“一死報君恩”。

老趙的不正記錄(二)

五、名將有罪不懲罰收江南之役,南唐後主李煜降後,曹彬令他寫招降書,曉諭其他江南諸城的太守,放下武器,歸附天朝。各州郡接受李煜詔書,相繼歸順,隻有江州(今江西九江)軍校胡則與牙將宋德明殺刺史,據城不降。老趙下詔,令都指揮使曹翰為招安巡檢使,率兵討江州。江州城險固,曹翰久攻未下,從冬天到來年夏天,死傷者甚眾。一直到夏四月,胡則在城中因故要殺一個廚子,廚子的妻子鼎力相救,才免予一死。夜半,這個廚子從城中順著繩子下來,投到曹翰營中,詳細報告了城中虛實,曹翰這才破城。城下後,江州兵仍然不屈,有了慘烈的巷鬥。當時胡則正在生病,臥床上被擒。曹翰叱責他抗拒王命。胡則道:“犬吠非其主,公何怪也!”曹翰將其腰斬,同時殺了宋德明。

此役之前,趙匡胤任命右補闕張霽知江州,江州下,與曹翰一道入城。曹翰兵剽掠民家,民家到張霽這裏來訴冤,張霽按律將士卒正法。曹翰不爽,又因為江州民曾抗拒大軍數月,現在“曹家兵”又遭遇誅殺,越想越不忿,於是“發怒屠城”。史稱“死者數萬人”,將死屍投入井中,井都被填滿;井裏填不下了,就都拋入大江。還上奏栽贓張霽,將其徙知饒州(在今江西)。江州士庶家貨貲財巨萬,都被曹翰掠走。

當初,趙匡胤聽說江州城就要攻破,特意派遣了使者持詔來,要曹翰“禁止殺戮”。但使者到獨樹浦(今安徽安慶)時,正趕上大風,沒有及時渡江。延擱一日後到江州,城已被屠。

曹翰回京師時,還用大船載廬山東林寺五百鐵羅漢像,到潁州新造佛舍。潁州,在今安徽阜陽,是曹翰做節度使的地方。當時調發巨艦十餘艘,盡載金帛,鐵像也在船上。當時有“押綱羅漢”的稱謂。

收江南,戰役之前,老趙反複叮嚀;戰役之中,老趙多次下詔,主旨就是“慎勿殺人”。曹彬忠實地執行了這個命令,但曹翰沒有。不但背命殺人,還縱兵劫掠,最後還破毀當地佛門文物,用來充實自己治所的寺院。凡此種種,皆屬於“五代劣習”。此際距離老趙收藩鎮兵權也已過去多年,曹翰仍積習未改,可見五代時期的將帥餘風還在影響大宋,而老趙試圖節製將帥的工作有多麼艱難。此役,曹翰有罪、曹彬有過,趙匡胤節製不當,事後又沒有懲罰曹翰,反以潁州團練使曹翰為桂州觀察使,仍判潁州,是為江南之役一大敗筆,也是趙匡胤不能根本節製藩帥的政治失誤。

據說胡則守江州,曹翰攻之危急之際,忽有旋風吹來有文字的一頁紙,其詞道:“由來秉節世無雙,獨守孤城死不降。何似知機早回顧,免教流血滿長江。”這類文字應該多屬於事後追述,好事者所作。當更有好事者編派了因果報應故實說曹翰“世世為豬”。說後世有個蘇州先生名劉錫玄,到滇中時,在一個郵亭泊舟,小憩,得夢。夢中曹翰來告知說:“過去因為屠城,之後便世世為豬,受人屠戮,現在劉公您停泊舟船之處,就是我這一次輪回為豬的死所。一會兒,第一個接受屠宰的那頭豬,就是我曹翰。有緣跟您相遇,請您哀憐,救我。”劉錫玄夢醒後,趕緊起來,招呼仆人來看。果然,停船的地方正對著一個屠門。不一會,門開了,裏麵抬出一頭豬來,嚎叫之聲動地。劉錫玄就用相等的銀子把這頭豬買了下來,帶回了家鄉蘇州,放在閶門西園內。隻要招呼這頭豬“曹翰過來”,豬就過來。

這類故實,很簡捷地證明一個樸素道理:屠城,不得人心。

六、丹書鐵券不當誅南唐大將盧絳,南唐亡國後,準備割據嶺表。

南奔福建時,途經歙州,守衛龔慎儀閉門不納。盧絳大怒,率兵攻陷歙州。龔慎儀知道不可免,整衣冠,身穿莊重的朝服出府邸見盧絳,被殺。

趙匡胤命盧絳的弟弟去招降盧絳。盧絳弟弟對他說:“兄今不順詔命,乃獨善一身,其如老母一族三百口何?”正好曹翰也派人來見盧絳,並帶來了丹書鐵券,這是保證不殺盧絳的皇朝證書。盧絳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