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卷八(十七則)(2)(1 / 3)

時康祖患心痔病二十年,他采用《聖惠方》裏治腰痛病所用的鹿茸、附子,連續服用一個多月就痊愈了。《夷堅己誌》裏記載了這件事。我每次與醫生們交談,就詢問:“惡性膿瘡病發作,本是體內蘊熱過高,哪裏有反而使用熱藥的道理呢?”福州一位叫郭晉卿的醫生說:“脈陷則害漏病,陷就是冷的意思,如果氣血溫暖,則漏就自然停止,用鹿茸、附子這兩味熱藥,正是對症下藥。”據《內經素問生氣通天論》所說:“陷脈為痿,留連肉腠。”接著加注說:“陷脈是寒氣陷缺其脈,寒氣積塞,使經脈血液阻滯,時間長了,瘀積於體內、肌內形成腫塊,所以發作時潰爛病變,肌膚紋理相連。”這種說法清楚明白。故複記於此,以後或許有助於醫治潰瘍病症。

莆田荔枝

【原文】

莆田荔枝,名品皆出天成,雖以其核種之,終與其本不相類。宋香之後無宋香,所存者孫枝爾。陳紫之後無陳紫,過牆則為小陳紫矣。《筆談》謂焦核荔子,土人能為之,取本木,去其大根,火燔令焦,複植於土,以石壓之,令勿生旁根,其核自小。裏人謂不然,此果形狀,變態百出,不可以理求,或似龍牙,或類鳳爪,釵頭紅之可簪,綠珠子之旁綴,是豈人力所能加哉?初,方氏有樹,結實數千顆,欲重其名,以二百顆送蔡忠惠公,紿以常歲所產止此。公為目之曰“方家紅”,著之於譜,印證其妄。自後華實雖極繁茂,逮至成熟,所存者未嚐越二百,遂成語讖。此段已載《遁齋閑覽》中,郡士黃處權複誌其詳如此。

【譯文】

莆田荔枝,名品出自於自然,而非人工培養。雖以荔核作種子種下,但最終與其種樹有很大的差別。好像出自宋香而不再是宋香,所存在的是其變種。也好似出自於陳紫而不再是陳紫,超過院牆之後就叫小陳紫。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說:有一種名叫焦核荔枝,當地人能夠培植,取荔枝樹苗,將其主根去掉,用火在斷根處灼烤,再植於土中,以石壓在上麵,使其不生長旁根,所結果實之核自然很小。村裏人說不全然是這樣,這種果實的形狀,千姿百態,不可以常規來要求它,有的如龍牙,有的似鳳爪,像釵頭般紅的可以插在頭上作簪子,像翠珠的可作旁綴。這豈是人力所能為的?起初,方氏家有這種荔枝樹,每年結果多達數千,方氏為了提高這種佳品的知名度,獻了二百顆給蔡襄,並對蔡襄說每年所產的荔枝就隻這麼二百顆。蔡襄把方氏送來的荔枝命名為“方家紅”,著之於荔譜,以印證方氏所說的不實。自此以後,方氏家的荔枝,雖然枝繁葉茂,果實累累,但待到成熟之時,所存的未嚐超過二百顆。於是方氏自己的話應驗了。上述內容已載入《遁齋閑覽》中,郡人黃處權複詳細記述其事。

雙陸不勝

【原文】

《新唐書·狄仁傑傳》,武後召問夢雙陸不勝,何也?仁傑與王方慶俱在,二人同辭對曰:“雙陸不勝,無子也。天其意者以儆陛下乎?”於是召還廬陵王。《舊史》不載,《資治通鑒》但書鸚鵡折翼一事。而《考異》雲:“雙陸之說,世傳《狄梁公傳》有之,以為李邕所作,而其詞多鄙誕,疑非本書,故黜不取。”《藝文誌》有李繁《大唐說纂》四卷,今罕得其書,予家有之,凡所紀事,率不過數十字,極為簡要,《新史》大抵采用之。其《忠節》一門曰:“武後問石泉公王方慶曰:‘朕夜夢雙陸不勝,何也?’曰:‘蓋謂宮中無子,意者恐有神靈儆夫陛下。’因陳人心在唐之意,後大悟,召廬陵王,複其儲位,俾石泉公為宮相以輔翊之。”然則《新史》兼采二李之說,而為狄為王莫能辨也。《通鑒》去之,似為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