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的房間裏僅僅是最簡單的木板床。我仍清晰地記著劉少奇主席的婚床是用兩塊簡易門板搭出來的,供用書寫、產生偉人們的那些偉大作品的,不過隻是幾張樸素的三屜桌,最奢侈的家具也不過是從敵人處繳來的幾張露出海綿的沙發。
而對比起我曾經到過的幾個國家的君主的住所,我內心久久不能平靜——在英國的溫莎城堡,用最高檔天鵝絨織成的絨幔也許都不能讓王室滿意;在泰國金碧輝煌的大皇宮,精致的大門雕花和豪華的轎車使皇室的奢華可見一斑……而幾十年前,戰火紛飛的年代裏,為我們打天下的老前輩們卻在這樣的條件下奮鬥著,甚至說是“樂在其中”地戰鬥著。是什麼樣的信仰鑄就了偉人們的安之若素,是什麼樣的精神指引了中國革命的發展之路,這一切,都值得今天的人們深思、感悟,值得新一代的青年人傳承弘揚。
猶記得,當年在南昌革命博物館中看到的“紅米飯,南瓜湯,挖野菜那個也當糧,一起吃來更叫香”的軍中小調的介紹。正是這種不怕苦、敢於挑戰苦甚至苦中作樂的精神讓解放軍最終從西柏坡走向祖國各地,將解放的勝利推向全中國!
【走訪劄記】
新中國,從這裏走來;西柏坡的精神,從這裏傳開。
紅色記憶悠揚傳唱,革命時光輕輕飄蕩,西柏坡的一草一木,皆承載著一段曆史,省悟一群後人。西柏坡之行讓我看到了許多許多,在這裏,我讀懂了中國革命,讀懂了紅色偉人,讀懂了先驅們的精神。歲月無聲,卻仍然有許多光輝的時光永不落幕,為未來之路亮起了指引的明燈。作為新中國的脊梁,我們這些當代的大學生們,要從這裏起航,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報答先輩,獻出自己對黨、對國家赤誠的熱愛!
調研人員:趙 謙
文/趙 謙 劉鬆琪
曆史的近與遠
——尋訪登步島
【紅色巡禮】
1949年11月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61師奉命對浙江登步島的國民黨211師發起攻擊。部隊冒著猛烈的炮火,乘木船強渡蟶子港,迅速攻占流水岩、大山、炮台山等要點,克地四分之三,將敵人壓至雞冠礁一帶。翌日,敵援兵至,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進行瘋狂反撲。解放軍在流水岩、炮台山一線堅決反擊,在反複爭奪中,打退敵人數十次進攻。由於敵我力量懸殊,61師首長決定主動撤出戰鬥。在精心安排的佯攻掩護下,部隊於6日晨全部撤出登步島。
登步島戰鬥,解放軍以五個營與敵七個團激戰兩天三夜,斃傷俘敵3396人,給敵以沉重打擊;並在敵軍重重包圍之下順利撤出,創造了渡海作戰成功撤退的軍事孤例。登步之戰是解放戰爭時期浙江省境內規模最大、戰況最慘烈之役,史稱“海上狼牙山”。394名烈士長眠於登步的碧海青山之中,他們的英勇事跡將永垂史冊。
1949年10月1日,當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時候,登步,卻還未擁入母親的懷抱。1949年4月,人民解放軍橫渡天塹,橫掃國民黨軍隊。至7月8日,從上海及江浙等地撤退的國民黨殘部13個師約6萬人退駐在舟山本島及其外圍島嶼。7月24日,舟山渡海戰役開始,此後,22軍部隊相繼攻克大榭、梅山、金塘等外圍島嶼,21軍61師則占領南線的六橫、蝦峙、桃花等島,舟山本島已處於西、南被鉗製的境地。
登步,這個總麵積不足15平方公裏的彈丸之地,本與舟山那星羅密布的小島一樣並無特殊之處。但是它北距沈家門3暢81海裏,南與桃花島僅隔0暢54海裏,是舟山本島在南麵的最後一個屏障。因此,國民黨方麵稱,“北有登步,南有金門”,能夠保住台灣。小小的登步島就這樣變成了雙方爭奪的焦點。61師師長胡煒曾用“驚天地、泣鬼神”來形容這場戰鬥。
浴血登步,與寶島人民同在
1949年11月3日19時30分,天下著雨,能見度低。解放軍21軍61師182團、183團1營共四個營的兵力組成進攻登步島的第一梯隊,從桃花島登船起航,駛向登步。不久,風向逆轉,潮水減退,第二梯隊無法按預計登陸。約20分鍾後,182團3營及2營1部近千人在登步後門及天後宮一帶搶灘登陸,肅清了前沿陣地敵軍。21時,183團1營、182團2營4連利用夜間炮火在餘家嶴、蟶子港一帶強行登陸。部隊兵分兩路,左翼由183團1營負責,殲滅了王家嶴、賀家嶴一線敵人,占領流水岩製高點和大山一帶,殲守敵兩個連;右翼由182團3營和2營4連作戰,向流水岩右側和炮台山、火燒灣方向發展,攻占了炮台山和漲網灣山。4日淩晨,解放軍向流水岩主陣地連續發動進攻,經過一個多小時的反複爭奪,敵主力被打垮,殲滅敵軍八個連,俘敵600餘人,全島四分之三已控製在解放軍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