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傳承:走進革命老區(8)(2 / 3)

但是,這才是戰鬥真正的開始。國民黨舟山群島防衛司令官石覺急令67軍軍長劉廉一派75師224團增援登步(當時駐紮在登步島的國民黨軍隊是第87軍211師,師長吳淵明)。4日6時30分,國民黨75師224團與67師202團在飛機的掩護下,由沈家門乘軍艦援助登步島。國民黨海軍總司令桂永清親自督陣,“太和”、“永泰”、“海澄”等多艘艦艇在桃花島、登步島附近海域穿梭,阻斷解放軍從桃花島增兵。7時,國民黨75師224團在87軍軍長朱致一的親率下抵達登步。國民黨海陸空相配合的強勢反擊,使得形勢變得有利於國民黨。9時,漲網灣被敵所占;12時,炮台山被敵攻陷;14時,國民黨援兵67軍67師(師長何世統)200團、201團登岸,而後流水岩陷於敵手。21時,解放軍61師師長胡煒親率183團3營、2營一個連,182團1營和2營5、6連及師預備隊官兵至登步島。雙方反複爭奪炮台山、流水岩製高點,戰鬥激烈,留下了“炮打炮台山、血流流水岩”的悲壯詩句。

6日1時30分,國民黨67軍67師199團抵達登步。胡煒師長迅速召集團以上幹部開會,做出了主動撤退的決定。6日3時,當國民黨發起全線追擊時,解放軍已經攜傷員、俘虜順利撤回了桃花島。

成功撤退,戰爭史上的孤例

登步島戰役,是以解放軍的主動撤退而結束的,國民黨把它當做勝戰來宣傳,說“北有登步,南有金門”,阻止了解放軍解放台灣的計劃。而在內部,因為它並沒有完成戰鬥任務,並且損失嚴重,很多人認為是舟山戰役中一次重大失利,因而少有人談及它。但後來的研究發現,古往今來對海島登陸作戰的戰鬥中,要麼成功,要麼全軍覆沒,像登步島戰役這樣,登陸了,戰而不利又成功撤退的,確屬孤例,因而極具軍事研究價值。

當時直接指揮這場戰鬥的是61師師長胡煒,他有“軍政全優”的美稱,年僅28歲就當上了師長。當時敵強我弱,胡煒師長召開部分團以上幹部開會,提出主動撤退,問大家可不可行。當時很多人不理解,對於海島登陸作戰,要麼贏,要麼死,怎麼會有撤退一說,且在國民黨有海空優勢的情況下,渡海撤退風險極大。可胡煒師長認為,敵人肯定也認為解放軍不會自尋死路,要出其不意,置之死地而後生。隻要組織得當,撤退是可以成功的。

為了成功撤退,胡煒師長采取了佯攻來掩護。當時的9連連長夏少卿,帶領7、8、9連和機炮連收集起來的人員組成了七個小分隊,每個小分隊5-7人。

在入夜後,摸到敵人火力點下,突然開火,吹響衝鋒號,打得敵人暈頭轉向,以為解放軍援軍已到,摸不清解放軍的真實意圖。直到午夜,營部通信員來通知他們撤退。在撤退中,師長胡煒、副參謀長王超親自在渡口指揮,讓傷員先行,繼而俘虜、武器、士兵,幹部一律殿後。這一舉措另戰士們十分感動,也安定了軍心。

就是胡煒師長這樣一個明智的決定,保住了有生力量,也使得登步沒有變成第二個金門。

緬懷先烈,共碧海青山長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