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當我們用領導者表示那些被領導的人,就象我們提起在戛納(canna)被漢尼拔殺害的六萬人一樣。我們有時用作者來表示他的著作。比如我們可以這樣說:我銷售了一本維吉爾;他手裏總是拿著一本普林尼。這就如同我們說發現了瀆聖罪,而不是發現了瀆聖罪的人一樣;也相當於說具備軍事的知識,而不是軍事的科學一樣。對於這一類來說,我認為,應該參考那些同人和事物相同的詞。
如:雄辯的人指雄辯的演說;勇敢的人指英勇的行為;你駁倒了這個人指你駁倒了這個人的爭辯,等等。我將不再進一步討論這個問題了,因為這些事例到處可見。
第二十三章 提喻變化法
提喻法對豐富詞語將是非常有用的。提喻被稱為理智,既然我們可以從另一件事情上理解這件事,我們也就可以從一件事情上理解許多事。如我們上麵所講的:羅馬人是戰爭中的勝利者;迦太基人是被擊敗者。從部分到整體,同樣的說法如:從劍端到劍身;從房頂到房屋。以及反向提喻,如維吉爾所說的:“浩瀚的大海是由巨浪彙成”;“激流源於泉水”,他是從大海談及巨浪,從泉水談及水。從種到類,如赫拉斯(Horace)說的“比亞得裏亞海更容易激怒,”是以亞得裏亞海來指所有的海;維吉爾說“阿克羅林河的吃水深度”亦是指的所有的河流。這並不是很容易轉換的。物體是由材料構成的,如用鐵製成劍,用杉木或鬆木製成船。從什麼開始,什麼隨後,如:“他解開了她的處女緊身腰帶”,這就是說,他蹂躪了她。
他驅馬向前,意思是說,他急忙加速。類似的還有,當我們稱洗過的或上過油的頭發,意思是說頭發是幹淨的和發光的。簡言之,從任何一點來看,均可以透過其它的事來理解眼前的事:“他們曾活著”,說明他們現在死了。再比如,“我們曾經活躍旺盛”和“我們曾是特洛伊人”,也可做同樣理解。
“現在那遠處農莊的最高的煙囪正在冒煙。”我們知道,那天夜裏曾發生過什麼事。雖然所講的是完全不同的事情。這裏,我們從預兆中就知道了事情的重要性。
第二十四章 對應變化法
另外,還有一個極好的變化方法,就是對應變化法。對應變化法包括了增加、減去或雙否定,以及使用相反的詞,如:“他得了第一名”,說明他不屬於後麵的,他取得了成功;說一個人“具有欺騙性”,意思是他不乏欺騙。此外,通過使用不同的詞或加上及除去否定詞,你將會立刻產生一種新風格的演講:他高興--他沒有不高興;我適應了這種環境--我並不討厭這種環境。但是我們應該正確使用這種方法,並使它們明確地保持適當的對等地位。然而,這些互相對應的詞之間的關係是變化的。一些是意思相對立的詞,如熱愛、憎恨;生氣、高興,美麗,醜陋;一些不同程度的否定,如:瞎的和能看見的,死了的和尚有氣息的;聾的和聽得見的;啞的和能講話的;這些詞的特點是沒有預示,除非一些事物本身的性質是相反的。我們不能說石頭是死的或是瞎的。一些詞可以通過添加成分使其發生變化,如我願意(Iamwilling),我不願意(Iamunwilling);有學識的,無知的(unlearned);他同意(heapproves),他不同意。這個姑娘很醜,這個姑娘根本不漂亮;她一點兒也不醜,她非常漂亮;那個人一點兒也不聾,他的聽力極好;他的聽力不好,他似乎有些聾;我讚成,我不能夠不讚成。一些有關的詞,我們簡單地講一下,其中包括表達行為和感情的詞。他從他那兒受到很重的創傷,他使他遭受了嚴重的創傷;西塞羅的一些事情被學者們討論,學者們討論了西塞羅的一些事情。這些表達法,我們還可以隨時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