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鮮活的教學案例
如果說理念是集子的靈魂,那麼案例就是理念的載體,是理念的外化形式。集子中的案例經過分類選編共包括八個專題:1、研究要關注學生的生活世界和社會實踐;2、研究活動必須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3、研究性學習的主旋律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4、學生參與教學是研究性學習過程的核心;5、在自主學習、合作學習中探究;6、評價的功能在於促進學生發展;7、教師是研究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8、教師是課程的創造者和開發者。這樣分類,力圖使這些案例從不同的角度折射出新課程豐富的理念,顯示出教師指導研究的策略和學生探究的策略。讀著這些案例,我們能真切地感受到實驗教師的教育智慧和學生探索發現的生命靈性,並啟示人們,要真正理解新課程和研究性學習就必須深入研究鮮活的課堂教學,在實踐中去感悟、總結。
二是先進的教學理念
集子的編輯試圖用事實來闡釋理念,用教師們樂於接受的案例來解讀理念,使其更有啟迪、生發的作用。如廟台中學謝生俊老師的《讓數學走進學生的生活世界》,仿佛是在講兒童數學遊戲,而說的是有效開發課程資源結合學生生活世界建構數學模型的探究過程,是用通俗的故事闡述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智慧。
三是具體的指導策略
理論的價值不在於理論自身,而在於理論對實踐的指導作用。集子中的案例不僅為我們揭示了科學的課程理念,而且還為一線教師提供了將這些理念轉化為實踐的行動策略。這些策略有教師指導學生進行探究的策略,也有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各種策略。這是最寶貴的,因為,這些策略不僅驗證了本課題的選題意義,也說明了在初中各學科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實踐價值和推廣的可能。因而,這些行動策略恰恰是課程改革一線教師最需要的。
當這本案例集即將問世時,我們以為:作為我市第一本跨校教師的教學案例集,不僅使廣大一線教師研究自己的教學有了借鑒,而且會對中小學開展校本教學研究提供新鮮經驗,因為教學案例是一種新的教師文化,是廣大教師所擁有的、喜愛的。
掩卷深思,這本案例選編,可能還有許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但這些案例畢竟是老師們積極探索的結果,因為它反映了研究性學習重在過程的本質特征。
讓課程回歸到生活世界
——教師案例點評
編者按語
下文是作者為《初中生研究性學習策略研究教學案例集》第一部分的8篇教學案例寫的點評。這一部分的主題是“研究要關注學生的生活世界和社會實踐”。8篇案例分別是:1.太西四中高西君《不同居住環境差異調查報告》;2.太西四中董玉湘《花好月圓話中秋》;3.廟台中學謝生俊《讓數學走進學生的生活世界》;4.石嘴山市四中明輝《小小百雞宴》;5.石嘴山市九中於芝敏《課外寫作的快樂》;6.廟台中學劉學成《讓生活走進數學課堂》;7.石嘴山市九中陳範華《在模擬生活中學英語》;8.廟台中學周素萍《關於平均速度的有趣實驗》。
案例蘊含的教育理念和學習策略
課程由科學世界回歸到生活世界是課程理念的一大飛躍。生活世界是人的生命存在的背景,是人生價值得以實現的基礎,是人生發展的基石。人隻有在生活世界和社會實踐中認識自然、理解社會,通過與他人的交往才能實現自身的發展。本專題中的8個案例正是體現這一課程理念的鮮活事例。教師在引導學生探究的過程中,將激發學生探究的動因設置在關注學生的生活世界和社會實踐上,具體表現為以下兩個方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