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讀書劄記與序言點評(4)(3 / 3)

季羨林先生說過:“回憶能淨化人的心靈”。宋老師不間斷地抒寫自己的人生經曆,不僅是一次次對自我心靈的淨化和精神洗禮,而且書的問世,將會啟迪後人,從地域文化的意義上深刻認識石嘴山,從對石嘴山曆史沿革的解讀中,體悟家鄉的今昔變遷和未來發展,使心靈獲得濡染,去為石嘴山美好的明天盡一份力量。“我愛家鄉的山川,我與家鄉的山水情緣,逾久彌深”。故土山水的熏陶,鑄就了老一輩濃濃的家鄉情懷。宋老師摯愛生活、鍾愛自然、熱愛家鄉。家鄉的山山水水和古建築都寄托著作者的情思。讀了《黃河前套》、《我與賀蘭山的情緣》,我從心底理解了當個人生活和自然聯係在一起的時候,情感就獲得了一種廣闊的境界。雖然,自然是樸素而低調的,猶如身邊的賀蘭山、黃河、古渡口,但它們卻為人類提供了最好的平台,讓所有與它聯係的事物都熠熠生輝。生活在石嘴山的年輕一代,將會從書中讀出家鄉的厚重,受到心靈的震撼和人生的啟迪。這正是本書出版的又一層意義。

培根說,老年而有熱心與活力乃是於事業極好的氣質。我以為,老年而有熱情與活力乃是於人生極好的心態。品味書中文章,使人感受到作者敬仰古今賢達、英烈,緬懷親人、摯友,是把這份情思化作了寶貴的人生財富和心理養分,激勵、鞭策自己,老驥伏櫪,誌在千裏,做一個內心充實,積極向上的老人。

第三篇人生感悟中的《心願》、《退休》、《抒懷》等詩作,集中表達了作者“歲月八十不徒閑,讀書是為充夠電”;“渡海上山需登攀,求知務必勤和勉”的好學不厭,樂觀積極的心境。大凡退休了的老人,隻要閱讀本書,都會被作者的這種成熟的人生心態所感染和激勵。這也是本書出版的第三層意義。

人生總是要從幼稚走向成熟的。

成熟是一個人閱盡人間滄桑的一種大度從容,是一種做人處事善於自控的圓潤狀態。文如其人,言為心聲。閱讀《賦賢集》,字裏行間折射出作者成熟的人生心態。他對挫折和逆境處之泰然。他奮鬥不息卻淡泊寧靜,不作非分之想,不為虛名所惑。他寵辱不驚,散發著靈魂的正氣,充滿著心靈的自由和思想的尊嚴。

這些無不對我們有許多啟示和教益,故而為序。

用教育藝術開啟寫作的閘門

——《我“哄”學生寫作文》序言

翻開《我“哄”學生寫作文》的書稿,我很快就被學生那一篇篇充滿生活氣息的作文所吸引,被作者流露在筆尖的那濃濃的師生情意所感動。我仿佛置身在鮮花遍地、溪水淙淙的五彩繽紛的花圃之中,心曠神怡、流連忘返。很難想象,《我“哄”學生寫作文》出自西部偏遠地區的一所普通中學的師生之手。書的主編佐紅星老師自大學畢業走上講台,從農村初中到縣鎮高中,經曆了16個年頭的不倦探索,潛心研究高中作文指導的有效途徑和科學方法,其精神的執著,治學的嚴謹讓人敬佩。這正是我樂意為該書作序的原因。

考察目前的高中作文教學,多數教師的價值取向是應對高考。教師為應考而教,學生為應考而練。甚至到高中畢業,相當多的學生還並未真正認識到寫作的真諦,也很少對自己的寫作有所感悟。自然,語文教師之中,不乏有誌之士探索提高學生寫作的路子。而像佐紅星和他的合作者這樣從關注“寫困生”的作文現狀入手,堅持長期研究學生寫作心裏,全麵探索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途徑和方法的情況並不多見。全書從“寫困篇”開始,繼“素材篇”、“指導篇”、“提高篇”、“感悟篇”。在每篇之後附有一定數量的學生作文,以印證本篇指導策略的有效性,做到將理性思考和感性說明有機結合,由此形成了學生自主學習寫作的指導係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