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村務公開
1998~1999年,在全縣農村中對村級財務收支、救濟款物發放、公益事業建設、義務工攤派、村幹部補貼、計劃生育指標安排、宅基地審批、農民負擔稅費、投資項目、村上其他重大事項等10項內容,采取召開村民大會或村民代表大會審議,以設立公開欄、小片廣播等形式進行公告,全麵推行了村務公開、民主管理製度。同時建立和完善了《村務公開製度》、《財務管理製度》、《村民議事製度》等。1998年,實行村務公開的村有102個,1999年全部實行了村務公開。
居委會建設工作,以發展城鎮社區建設為中心,建立和健全黨支部、居委會、治保調解組織、物業管理委員會等機構,加強和完善環境綠化保護、醫療衛生、計生服務、文化娛樂、幫教服務規章製度。
七、社會行政事務管理
(一)婚姻登記
1950年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廢除封建製度,提倡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保護婦女的合法權益。1954年,貫徹中央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關於辦理革命軍人結婚登記的規定》。1955年,執行《婚姻登記辦法》,區公所辦理婚姻登記,縣人民政府頒發結婚、離婚證明。1976年後,加強了婚姻登記管理,配合計劃生育等有關部門,宣傳了晚婚和計劃生育,1984年,加強婚姻登記管理工作,杜絕早、私婚和近親結婚。1986年,天祝縣製定了嚴禁早婚、私婚和處理事實婚姻等方麵的規定,給各鄉鎮刻發了婚姻登記專用章(鋼印)。1987年,各鄉鎮成立婚姻登記審查小組,建立了婚姻檔案。
1991年,婚姻登記由鄉鎮民政辦公室辦理,鄉鎮秘書不再從事婚姻登記工作。2001年,縣上製定了《關於開展婚姻登記工作規範化建設的意見》。
(二)社團登記管理
1991年,對縣內45個社團進行清理。經審查,符合規定,免予登記的社團有工會、共青團、婦聯、殘聯、工商聯、科協;依章程規定予以取締的社團有氣象學會、少兒學會、養兔學會、信鴿協會、氣功協會、高原文學社。鄉鎮計劃生育協會屬縣計劃生育協會工作站,自然保留,不再重新登記。對佛教協會、林學會、集郵協會等進行了規範和登記。1994年,香功協會準予登記。1995年,縣機動車輛駕駛員協會成立。1996年,注銷了護理學會、農村衛生工作者協會、醫學會、中醫學會。2000年,進行了氣功類社團組織的專項清理整頓工作。依法取締金昌市生命科學院天祝分院和天祝縣香功協會。對佛教協會、計劃生育協會、個體勞動者協會等換發了新的證件。對集郵協會、紅十字會、水利學會、林學會等社團,經審查不再登記,限於單位內部開展工作。同年9月,全縣有民辦非企業143個,其中教育係統有幼兒園2所,衛生係統有衛生所136所,民政部門有敬老院4所,科委有研究所1所。2002年後,私營企業協會、白酒生產企業協會、藥學會、農副產品營銷協會、食用菌協會、馬鈴薯產業開發協會、無公害蔬菜協會及民辦非企業教育類單位等予以登記,個體勞動者協會、消費者協會、私營企業協會予以注銷,2005年,上述注銷的團體恢複登記。
(三)殯葬改革
曆史上,天祝有天葬、土葬、火葬等習俗。根據國家民政部在1981年召開的第一次全國殯葬工作會議上提出的“依靠群眾,積極推行火葬,改革土葬,破除舊喪葬習俗,節約辦葬事”的工作方針,天祝縣提倡火葬,改革土葬,破除喪葬陋習和迷信活動。至1988年,全縣建立紅白理事會185人,在喪葬改革中發揮了明顯的作用。
1989年以來,天祝縣把禁止封建迷信活動,反對借喪事大擺宴席、請客送禮、鋪張浪費,列為破舊立新、移風易俗、推進殯葬改革的主要內容,提倡喪事儉辦,積極推行火葬,嚴禁亂葬亂埋。1989年,縣城東郊的墩子被列為公墓區。
(四)五保戶供養
分散供養1989年起,對全縣男65周歲以上,女60周歲以上的生活確有困難的鰥、寡、孤、獨老人予以定補,每人每月定補8~20元不等,並由相應村組在群眾集體提留中每人每年供給口糧250公斤,現金220元。全縣年定補額為1.2萬元。
集中供養1991年,縣上支持資金3萬元,由華藏寺鎮在墩子辦起了華藏寺鎮敬老院;1995年縣上投資2萬元,由天堂鄉在天堂村辦起了天堂寺敬老院;1998年,1999年,縣上投資4萬元,建起了炭山嶺鎮敬老院。2000年,全縣有哈溪、華藏寺、天堂、炭山嶺4所敬老院,集中供養老人28名,每年人均供給麵粉160公斤、清油6公斤、肉20公斤、單棉衣2套、被褥1套、烤火煤1.5噸、醫藥費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