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文化(7)(1 / 2)

(二)縣藏醫院

1980年,在天堂寺修建縣藏醫院,至1988年共有職工27人,其中醫務人員22人。1993年始,陸續有藏醫大、中專畢業生分配到縣藏醫院工作。2000年,醫院共有職工56人,其中藏醫藥人員29人。能做普外、骨科、婦科等大部分手術。1998年,縣藏醫院在縣城修建了門診住院綜合樓,內設綜合門診部、住院部、藏醫藥浴科、藏藥製劑室、社區門診及B超、心電、放射、化驗等功能科室。2003年,建成藏醫院住院部綜合大樓,建築麵積3050平方米。醫院占地麵積共13085平方米,總建築麵積6537平方米。有4個病區,開放床位45張。製劑科能配製藏藥丸劑、粉劑和湯劑等類成品藥140餘種。2005年有職工69名,副高級技術職稱人員1名,中級技術職稱人員16名。藏醫藥浴是縣藏醫院的特色專科,對治療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椎炎、產後風、各種皮膚病、坐骨神經痛、四肢強直、瘰鬁、疥瘡、新舊瘡傷、腫脹、駝背、骨內黃水病等有獨到的療效。此外還對驅逐濕毒、黃水病、消渴病、發炎紅腫等病療效顯著。

(三)藏醫藥開發研究所

2004年9月13日,成立縣藏醫藥開發研究所,隸屬於縣衛生局管理,專門負責天祝縣藏醫藥產業化開發的各項具體工作。有職工12人,其中藏醫主治醫師2名、藏醫師5名、藏藥師1名、檢驗師1名。特聘藏醫副主任醫師2人,中(藏)西醫結合副主任醫師1人。藏研所製劑中心能生產華銳潔白丸、華銳骨寶、華銳腎寶、華銳止血膠囊、五根甘露湯等臨床常用藏成藥和二十五味珍珠丸、二十五味珊瑚丸、二十五味鬆石丸、佐誌達西等名貴藏成藥近250餘種。

三、衛生防疫

(一)傳染病防治

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全縣發生各種急性傳染病共18種:白喉、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百日咳、猩紅熱、麻疹、流行性感冒、痢疾、斑疹傷寒、炭疽、回歸熱、黑熱病、布魯氏杆菌病、流行性乙型腦炎等。50年代發生10種,60年代發生14種,70年代發生14種,80年代發生8種,90年代發生18種。慢性傳染病的防治主要有:結核病、性病、麻風病、絛蟲病。2000年後,縣上加強了醫療救治、疾病預防控製和衛生監督三大體係建設,新建了縣人民醫院傳染病區、天祝縣鼠疫疫情監測站,2003年5家縣級醫療機構購置了計算機等網絡直報設備,實現傳染病網絡直報。2005年,為全縣19家鄉鎮衛生院配備了網絡直報設備(除旦馬、賽拉隆、毛藏無條件直報外),全縣5家縣直醫療衛生單位及16家鄉鎮衛生院全部實行了傳染病網絡直報。

(二)地方病防治

鼠疫疫區地理位置在東經103°05′、北緯37°11′。東起甘新公路176公裏處,西至紅圪墩子溝、青河腦,南接馬牙山北麓,北至天祝火車站、極樂大隊,總麵積1.7萬公頃。疫區境內有甘新公路、蘭新鐵路通過。1982年縣“四〇一”站在疫區設立監測點。1984年,建立了縣、鄉、村三級疫情報告網,每旬上報一次。90年代達到穩定控製標準。2000年成立了天祝縣鼠疫緊急疫情處理指揮部,製定了《天祝縣鼠疫應急預案》。無新發病例。

碘缺乏病

1989~2000年,縣防疫站對7~14歲兒童開展碘缺乏病病情監測,未發現病理性腫大者。1989年成人患病率降為0.58%。1990年在病區預防性投藥32007人。1991~1998年共投服碘油丸164102人,1999年後停止。2000年,天祝縣被確定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援助的碘缺乏病綜合幹預措施試點項目縣,縣上確定哈溪、朵什、石門、朱岔、天堂、炭山嶺、賽什斯等7個鄉鎮為試點。2001~2005年共調查兒童碘缺乏病3668人,查出甲狀腺腫大8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