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祁連布爾智風景區
布爾智為藏語,意為寬闊富樂。位於祁連鄉,東北距武威市40公裏,距天祝縣城172公裏,縣鄉公路與國道312線相接。從武威乘車到祁連林場,前行5公裏即可抵達布爾智風景區。主景區草原森林麵積187.5公頃,境內雲杉、圓柏、青楊分布均勻,金露梅、高山柳環繞喬林,空氣清爽宜人。其中幹杆溝、柏木掌、太湖石、獨山頂、賽什頂、三角樓等處的自然景觀更為奇異。
(八)冰溝河風景區
冰溝河位於祁連境內的祁連林場林區,距武威市35公裏。景區內水草豐美,森林茂密,懸崖壁立,巨石遍地,環境優美。自然景觀有牛心山、回音壁、毛老鴰溝、冰溝天池、冰溝河等,人文景觀有水母娘娘廟。建有冰溝河風情園接待遊客。
(九)夏瑪風景區
位於天祝縣東北部的西大灘鄉,區域內林海茫茫,草原寬闊,植被茂密,流水清澈,民風淳樸,是天祝白犛牛的保種選育基地。有夏瑪寺、二郎池、毛毛山、跌水、大峨博灘等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有祭池、祭峨博、賽馬會等民間節會。
(十)草原風景區
抓喜秀龍草原位於縣境西北部,距縣城40公裏。西、南以馬牙雪山為靠山,北麵以烏鞘嶺為屏障,東與鬆山草原遙遙相望,金強河縱流全境,地勢開闊,草原廣袤,水草豐美,高原牧場特色十分顯明。天祝白犛牛和甘肅高山細毛羊群隨處可見。地勢平緩,地域遼闊,景色秀麗,是放牧、遊玩、賽馬的理想場所。建有紀念十世班禪大師的柔旦尕擦寺。
鬆山草原位於縣城東部,距縣城30多公裏,屬幹旱草原植被,主要為草本植物和灌木。地勢平緩,地域遼闊,眼界寬廣,羊群如雲,牧歌聲聲,農曆五六月份,常舉辦賽馬會。
旦馬大水灘風景區位於旦馬鄉大水河流域。風景區有水草茂盛的大水灘草原、高聳入雲的阿尼萬智峰(漢語俗稱幹沙鄂博,海拔4491米)、清徹的大水河、莽莽的林海、古老的大水上寺、高原山莊及細水河朝陽山下的章嘉柏等景觀。
(十一)觀賞類動植物資源
觀賞動物有天祝白犛牛、岔口驛馬、白臀鹿、馬鹿、雪雞、青羊、藍馬雞等,其中天祝白犛牛屬世界珍稀品種。觀賞植物主要有油鬆、樺樹、高山紫杜鵑、青海雲杉、祁連圓柏、金露梅、銀露梅及山花野果。
三、人文類旅遊資源
(一)藏傳佛教寺院
天堂寺位於縣境西北角的天堂鄉,距縣城94公裏,居天祝十四寺院之首,始建於唐代。極盛時期占地1500多畝,建築輝煌,規模宏大。寺內壁畫、堆繡和酥油花設計嚴謹,技藝精湛。有佛家視為至寶的舍利佛骨為內髒的釋迦牟尼大佛像、薩迦時代的彌勒、無量佛塑像,裝有釋家尊者手指的土塔以及唐宋元明清各朝代塑像、壁畫、唐卡、經典、法器等。古建築物有賽義囊和大經堂遺址,陸續新建的建築物有彌勒殿、龍王廟、密宗殿、時輪大經堂、文殊殿。1998年,信教人士捐資修建的千佛殿,高23米,內置18米高的木雕宗喀巴大師佛像一尊,它是世界上最高的木製宗喀巴像,另有4000尊小型佛像。寺後絕壁有一石洞,係宗喀巴大師弟子華銳堅參巴苦修之地。
石門寺位於石門鎮,距縣城13公裏,建於明崇禎初年。清順治九年(1652),五世達賴進京途中曾到石門寺講經;康熙六十年(1721),六世達賴倉央嘉措重修石門寺並任過法台多年。保存的珍貴文物有五、六世達賴遺物和明代石浮雕像光明女佛等。
華藏寺位於縣城,建於清代,興盛時規模宏大,後幾度被毀,80年代重新開放後建有大經堂1座,僧舍1院,是縣城信教民眾進行宗教活動的主要場所。
東大寺位於天祝縣城西南部的賽什斯鎮,明萬曆四十七年(1620)修建,有500多年曆史,曆史上薩迦派、噶舉派的許多高僧到過該寺,並贈送大量佛經、佛像、佛塔,使寺院逐漸興盛起來。現存的魯家囊欠,是天祝最典型的佛寺古建築。內有藏漢合成式壁畫《唐僧取經》等佛經故事及其他宗教圖案。此外,還存有六世達賴倉央嘉措用過的大量法器及直徑15厘米的大草果等。
此外,尚有達隆寺、夏瑪寺、南衝寺、毛藏寺、祝貢寺、極樂寺、紅溝寺及百靈寺遺址等。
(二)古文化遺址
東坪古文化遺址在大通河西岸東坪鄉羅家灣和小溝村陰山坡下,有新石器時代馬家窯文化馬廠類型遺址2處,出土了大量有價值的文物。它的發現說明天祝地區在4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就已進入氏族公社,母係與父係交替,但仍以母係氏族公社製度為其典型形態的社會階段。
烏鞘嶺長城、濠溝、烽火墩在打柴溝鎮安門村東北甘新公路東側和烏鞘嶺北安遠鎮南泥灣村有漢代長城遺址1處,全長約10公裏;打柴溝鎮金強驛村的石洞溝明長城保存比較完好,長約20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