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文化(7)(2 / 2)

布魯氏杆菌病(簡稱布病)是一種人畜共患傳染病。在天祝各鄉鎮均有流行,尤以牧區為甚。1960年對永豐等牧場進行了布病調查,發病率占1.3%。1971年在全縣部分地區進行了布病調查,查出患者446人,患病率為0.8%。1987年治療56例,同時接種布菌苗963人份,基本控製了此病的流行。1991~2000年,在安遠、毛藏、鬆山、哈溪等鄉鎮對此病開展流行病學調查,發現病人153人(次),治療153人(次)。1994年10月,經省、地考核驗收,確認天祝縣布病控製達到“穩定控製區”標準。2000年後,除原有84例外,未發現新病例。

地方性氟中毒

1972年查出全縣有高氟飲用水源13處,其中泉水3處,河水5條,管道水2處。1980年,進行了地方性氟中毒流行病學調查,對全縣含氟量超過1毫克/升的4個公社、13個大隊、1個牧場共32個自然飲水點作了含氟量測定,對9處高氟水源地區進行了改水,部分居民家中安裝了除氟器。1985~1987年在天堂鄉銅匠溝村,鬆山鎮中大溝、華尖灘,東坪鄉坪山、塔布尕,祁連鄉臭牛溝安裝分散式除氟器235套。1989年治療氟中毒患者22人。2000年,經對全縣地氟病病人進行重新登記,核實有氟骨症患者14人,至2005年,仍有9人。

包蟲病

1990年,天祝縣開展包蟲病防治試點工作,至1995年,共檢查5525人,確定病人64例,感染率6.48%。是年9月5日,全省包蟲病防治試點工作總結會議在天祝縣召開,縣防疫站被樹為全省包蟲病防治工作試點縣先進集體。1996~2000年,共調查1174人,基本掌握了包蟲病流行情況。2001~2005年,調查2271人(次),查出患者45人(次),全部進行了治療。

四、預防接種與計劃免疫

預防接種

70至80年代,逐步開始接種的有麻疹活疫苗、脊髓灰質炎活疫苗、炭疽菌苗、流腦菌苗等。1991年起,開展了乙肝疫苗、甲肝疫苗的接種工作。1996年起,陸續接種的有流行性腮腺炎疫苗、風疹疫苗、流行性感冒疫苗、狂犬病疫苗、氣管炎菌苗等,其中新生兒乙肝疫苗接種1994年納入計劃免疫,按免疫程序進行接種。

計劃免疫

1988年,天祝縣計劃免疫工作實現了以省為單位的兒童計劃免疫接種率達到85%的目標。1989年,推行了兒童計劃免疫保償製。1992年,發起了消滅脊髓灰質炎強化免疫行動,此後幾年,每逢12月與1月的5、6日兩天,全縣衛生防保工作者統一為所有4歲以內兒童喂服糖丸(脊灰疫苗)。1996年,全縣的計劃免疫工作實現了第三個85%的目標審評。是年3月,世界銀行貸款衛生VII項目在天祝縣正式啟動實施。2000年,縣上組織開展了3次消滅脊髓灰質炎“掃蕩”免疫及1次查漏補種活動,為全縣0~9歲兒童累計投服糖丸97970人(次)。至2005年,全縣兒童四苗全程合格接種率由2000年的95%提高到2005年的99.24%;新生兒乙肝疫苗接種率由2000年的城區92.10%、農村68.53%提高到2005年的城區100%、農村9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