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課堂管理中,通常“一分的預防勝過十分的矯正”。這是因為,不管教師具有多麼好的救場能力和矯正措施,一旦在課堂中學生有違紀行為,都必然會使正常的教學工作無法順利開展,也必然會影響師生感情甚至傷害學生敏感的自尊。所以,作為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可以通過激發學生良好的課堂行為的方式,減少不良行為的發生概率,提高教學的效率。
增強學生的自我意識
自我意識,是我們對自己所持的一種整體的概念。成功與被接納能夠促進自我意識的發展,反之,失敗和被拒絕則會阻礙這一進程。包括學習在內的所有行為都受到學生自我意識的影響。因此,隻要教師能增進學生的自我意識,就可以同時提高學習的效率,減少不良行為。具體而言,教師應該常給予學生關心與照料,給予每位學生成功的體驗,讓學生在成就中得到肯定。教師隻要做到這三件事情就可以增強學生的自我意識。教師的關懷問候、鼓勵賞識,甚至是來自教師對學生的一句不經意的讚美都會令學生興奮不已,感受到自己的價值,而這種關心會讓學生產生一種歸屬感和榮譽感。教師要幫助學生了解,凡事要肯定自己、相信自己,要樹立信心。
提供給學生實實在在的成功
“實實在在的成功”,隱含著腳踏實地的進步,真正有意義的成就,以及任務的完滿達成。實實在在的成功對每一位學生而言並不是難事,對於一個教師而言,主要任務之一就是經常安排一些活動,讓絕大多數的學生能體驗到真正的成功。具體而言,教師可以這樣做:(1)設定具體的目標。一旦有了明確的目標,學生們就有了一個可以努力的方向,而不至於無所適從。隻有當學生們清楚明白地了解到學的內容,學的方式以及學的意義時,才可能得到成就感。隻有當這些問題都經過了師生間充分的討論,才能確定學習的目標。一旦師生之間就學習目標達成共識,隨之而來的就是確立完成任務的時間表及學習進度檢核表,這些可以幫助學生掌握進度。(2)依托課程,激發學生潛能。如果教師的教學能按照課程目標進行,學生就有明確的學習方向,也就有可能經常從學習中獲得成就感。而課程內容應建立在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上,這才會使學生有機會激發新的潛能出來。教師們的責任是經常肯定他們學習上的進步。(3)提供有效的指導與協助。也存在著這樣一些學生,他們的自製力和自學能力都非常的差,無論將教學活動分解得多麼細小簡單,他們都無法靠自己完成學習活動。在這種情況下,輔導、幫助、監視、反饋,任何隻要能激勵學生的方法都得派上用常這是傳統的教學角色,也是不能輕視的重要角色。功利一點說,如果學生想要學習好,就需要一個嚴師。(4)使用有效的教學材料。好的教材能使課程內容生動活潑,易學易懂,能夠提供例子、說明、問題與娛樂,也可以讓學生有豐富的探索空間,很容易將新的知識應用起來。對於大多數學生而言,不可能親曆東非大裂穀、羅馬鬥獸嚐珠穆朗瑪峰,也不太可能上觀太陽係天體運行,下看顯微鏡下分子運動,但是通過教學道具和影音材料,學生們卻可以真正接觸這些主題,體驗到知識的妙趣。(5)激勵學生團隊精神的形成。成功也有賴於士氣,也就是團隊的精神。靠著鼓勵、引導、目標感、樂趣的分享與眾誌成城的力量,班級的凝聚力可以通過團隊精神來強化。老師必須經常提醒班級學生,明確大家共同的目標,共同克服班級的困難,團結合作,讓每一個人都能分享榮耀,取得自己最大的成就。為此,要將教師責任分擔到每一位學生身上。就學生而言,就是要做到多與教師溝通交流,分享自己心中的想法;就教師而言,則要采取特別的做法讓學生具有凝聚力。
公開肯定學生
學生的行為常常會因為有預期的公開展示而得到鼓舞。例如,學校每半年一次的科學展、公開的健身操比賽,全市的作文大賽等等。每當完成一項這樣的活動,學生都需要有人對於活動的成功與否進行反潰由此可見,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往往決定著個人自我意識的形成,學生在學習中的成功感也不例外。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學生的成功十分需要他人給予肯定。教師可以按照下列建議肯定學生:(1)圖示團體的進步。指的是用圖表的方式體現出以班級為單位的進步情形。(2)圖示個人的進步。記錄不僅展現個人進步狀況,也有提高學生學習動機的功能。這類圖示可以包括教學目標的完成程度、作業完成的情形、正確反應的百分比等等。從這些材料中學生可以看到自己的進步和教師對自己的肯定,家長也可以從這些文件中了解教師為孩子們定下的學習計劃。這些材料不一定要公開展示,可以讓學生保留在個人的資料袋中,供任課老師或家長參閱。(3)告知家長。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自己報告、教師通知或用聯絡簿等方式,讓家長對自己孩子的進步情形保持了解。有係統、有計劃地與家長溝通,是表揚公開化極有效果的做法。盡管這樣做會花掉教師許多時間,但卻是值得的。(4)班級分享。學生需要從同學那裏得到注意,由班上同學來肯定自己的努力與成就。平常的學習活動,如口頭報告,上台演講、示範等,都可以達到引起注意的效果。對於那些比較內向容易害羞的同學,教師要多給予一些溫和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