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楊傑分析戰爭,采取嚴肅認真的態度,實事求是地從客觀實際出發。
楊傑分析蘇德戰爭,他一方麵指出希特勒不可避免覆滅的命運後,仍然慎重地指出,雖然如此,但是打敗希特勒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認為,除了蘇聯反擊力量的重要性外,蘇英美的合作以及法西斯占領區人民的反抗都是不能忽視的。楊傑不僅從反擊力量的聯合來分析,而且這種力量聯合後,從時間上看,也還需要作兩年的打算。這種嚴肅認真、實事求是,客觀地分析戰爭的態度是可取的。這種分析戰爭得出正確的論斷,與當時國際國內被希特勒閃電戰嚇壞而認為前途悲觀,或者認為隻要英美也起來打擊希特勒,希特勒很快就會失敗的盲目樂觀思想完全相反,他能指出戰爭的前途,也看到戰爭的艱巨性,這種根據實事求是的態度分析戰爭,是客觀的、科學的,也是楊傑之所以能夠正確預見戰爭結局的原因之一。
第四,楊傑能夠根據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發展的規律去把握戰爭。
楊傑認為人類曆史和技術科學是在不斷的變動著,發展著,下次戰爭的技術裝備和戰爭形態,絕對不會從上次戰爭結束時候的樣式開始。他在分析法國失敗時說:許多軍事理論家認為法國之所以失敗,“是失敗於馬奇諾防線沒有發揮預期的效能。實際上,法國之所以失敗,最基本的原因應當是失敗於馬奇諾的國防理論”“馬奇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曾經親眼看到凡爾登要塞的激烈爭奪戰,給予德軍很大的損失,使法軍轉敗為勝,要塞的成功深深印入了他的腦海。”他想著如果能夠在德法兩國境邊構築一連串凡爾登式的堅固要塞,法國東部邊境有這樣一道永久不可攻克的堡壘防線掩護著,法國人民就可以高枕無憂,“”馬奇諾隻看見了要塞的好處,以為未來的戰爭仍然是上次戰爭的重演,仍然是一連串的陣地戰,對於飛機坦克這兩種新式進攻武器的效能,卻沒有加以正確的估計,“結果失敗。他認為馬奇諾錯誤就在於”以為曆史會重演“,而沒有根據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發展的規律去把握未來的戰爭。楊傑的這種觀點,對未來戰爭的分析就掌握主動性,不脫離現實發展的客觀規律。同時,他不僅從雙方軍備的水平數字掌握戰爭,而且能從戰爭的性質、人心的向背、精神力與物質力來分析雙方的潛在力量,這就使他跳出了”唯武器論“的資產階級軍事觀點的範疇。這就是楊傑能夠正確預見戰爭結局的原因之一。
事後研究戰爭,許多萬花筒似的千變萬化的情況,就可以一目了然,而在事先,在戰爭剛開始,在兩軍勝敗莫測之際,就能正確預見戰爭的進程及結局,沒有淵博的軍事才能和正確的軍事理論,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楊傑對世界上一些著名戰爭的正確分析及其他的軍事理論,在今天對於我們研究世界戰史及我國軍事史仍然有許多可取之處。
但是,楊傑畢竟還不是一個無產階級的軍事家,在他的軍事著作裏,特別是早期的軍事著作裏,或多或少地還流露出用生物進化論的”生存競爭“去解釋某些弱小民族國家的反抗侵略與掠奪的戰爭。這就使他的軍事理論,不能不有一定的局限性。以上初步探討,不妥之處,請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