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教師應具備的師德修養(2)(2 / 3)

(五)勞動過程具有長期性

教師的教育過程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充分說明了教師勞動具有長期性。教師勞動的長期性,還表現為自身學習的長期性。教師自身儲備知識、掌握教育規律都要經過長期勞動,教師要邊教邊學,終身學習。教師隻有不斷吸收和積累知識,不斷學習和掌握新的教育理論和教學方法才能適應學生的需要。同時,教師還需要自己不斷補充、更新知識,才能適應社會形式的需要和社會的發展。另外,從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變化來看,也往往要經過一個長期和反複的過程。對教師勞動成果的評價也是需要較長時間的。教師工作質量的好壞,學校可以進行一定程度的檢查或鑒定,但這種評定一般隻是時段性和局部的。學生要真正形成穩定的思想品德,把自發的意識變為自覺的意識,真正具有勞動能力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有的則需要看他們參加社會工作之後的表現,由社會來作出評價。社會對學生全麵評價,即是對教師勞動成果的評價。

二、教師職業道德的內容、特點及作用

(一)教師職業道德的內容

1.教師的道德意識。教師的道德意識,主要包括教師道德的基本理論,馬列主義基本理論和共產主義道德規範對學校和社會生活中的是非、善惡、美醜、榮辱的正確指導和運用,特別是教師與教師、教師與集體、教師與社會之間利益關係的正確認識。教師的道德意識主要表現是教師的道德情感、道德意誌和道德信念。教師的道德情感,包括階級情感、集體主義情感、愛國主義情感、責任感、正義感、友愛感等。作為一名教師,如果對教育工作對象沒有情感是難以完成教育任務的。教師道德意誌是教師在履行義務過程中,自覺克服困難和障礙的心理活動,是作出抉擇的果斷力量和實現理想目標的奮鬥精神,是一種自我控製、自我約束的能力,它體現了教師履行教育義務的決心和毅力。教師道德信念是對教師道德義務的強烈的責任感和對理想的真誠信仰,它具有綜合性和持久性的特征。教師有堅定的信念,就會思想充實、工作發奮、不怕困難、不怕挫折,為教育事業奮鬥終生。

2.教師的道德關係。教師的道德關係是指教師的人際交往道德,這些關係包括教師與學生集體的關係,教師與學生個人的關係,教師與教師集體的關係,教師與學校領導之間的關係,教師與社會的關係。正確處理這些關係,可以促進師生之間民主平等,教師之間互相取長補短,教師和領導的團結合作,以及社會、家長的支持和幫助。

3.教師的道德活動。教師的道德活動即教師道德的實踐,包括教師的道德行為、道德修養、道德教育和道德評價等幾個方麵。道德行為是教師道德品質的外部狀態,道德品質則是道德行為發展和積累的結果。道德修養是教師最重要的道德活動,是道德行為和品質、道德評價和教育最直接的目標和歸宿。教師自覺積極進行道德修養,可以不斷提高道德境界,達到理想人格的目的,樹立光輝的教師形象。道德教育是依據道德標準,有組織、有計劃地對教師施加係統的道德影響,促使道德要求轉化為教師的道德品質。道德評價,是依據道德標準對教師的行為進行評價,判斷是非善惡,表明褒貶態度,促進教師道德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