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口眾多,地域遼闊,生產力發展不平衡,東部地區農村有其自身的特點,中部地區農村也有自身的特殊性,如果用一種模式統一全國的新農村建設,是不切合實際的,在實踐中也是不可行的。不同地區應該結合自身的特點,采取不同的策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東部地區發展戰略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一項十分艱巨而又緊迫的任務,是一個需要各方麵綜合配套和上下聯動的係統工程。根據浙江的初步實踐,紮實有序推進新農村建設,必須堅持“六步規程”。
1.抓組織保障,形成堅強有力的領導體製。新農村建設是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曆史任務,也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曆史使命,必須有完善的領導體製,才能確保各項工作紮實推進。該省各級黨委政府都從推進全麵小康社會和現代化建設的全局出發,把新農村建設擺上重中之重的位置,精心謀劃,周密部署。各級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都對今後一個時期相關部門和單位的工作任務作了具體分解,提出了明確的考核目標,確保新農村建設的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各地都加強了對新農村建設工作的督查考核力度,及時組織力量對全省新農村建設工作進行綜合督查和專題督查,並把新農村建設工作作為黨政領導幹部政績考核的重要內容,確保新農村建設又快又好地向前推進。
2.抓規劃部署,明確切實可行的目標任務。抓好規劃部署,是確保新農村建設既沿著城鄉一體化的長遠目標健康發展,又能紮紮實實加快推進現階段各項工作的重要環節。各有關部門把新農村建設作為本部門“十一五”規劃的重要內容,分別研究編製新農村建設配套規劃和各項工程建設規劃。縣城是新農村建設的主戰場,各縣都按照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加快編製新農村建設規劃,並注意加強市縣域總體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新農村建設規劃的有機銜接。進一步完善縣城、中心鎮、中心村的布局規劃和農村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體係等建設規劃,並確保“規劃落地”。村一級是新農村建設的主陣地,省委省政府要求在農村普遍開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教育活動,要通過民主議事和民主決策的形式,根據各村的實際和農民的意願,製定新農村建設的規劃或整治計劃,把中央的精神轉化為農民自覺的建設行動。
3.抓學習宣傳,形成高度統一的思想認識。抓好輿論宣傳,統一各級幹部的思想認識,調動廣大農民群眾的積極性,是全麵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首要條件。各級各部門認真總結和宣傳新農村中建設中的先進個人和典型經驗,把各級幹部和廣大農民群眾的思想認識統一到中央的精神和省委的《決定》上,努力營造人人參與新農村建設的輿論氛圍,為新農村建設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新農村建設的學習宣傳活動形成了領導同誌親自抓、職能部門全力抓,宣傳內容不斷充實、宣傳載體不斷創新、宣傳力度不斷加大的格局。
4.抓建設載體,實施係統配套的工程建設。這幾年來,該省在統籌城鄉發展和全麵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方麵推出了一係列建設工程載體,有效地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麵貌的改觀。特別是“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已經成為該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龍頭工程、造福農民的民心工程。這項工程計劃到2010年,使全省2/3左右的行政村得到全麵的規劃建設和環境整治,並把2000個左右的行政村建設成全麵小康示範村。對示範村和整治村建設的經濟發展、農民增收、村容村貌改造、基層組織和民主建設、精神文明建設等方麵作了具體的要求。其後,有關職能部門又相繼推出了鄉村康莊工程,千萬農民飲用水工程、千鎮連鎖萬村放心店工程、農民健康工程、城鄉教育均衡工程、農村文化陣地建設工程、農民小康健身工程等一係列配套工程,使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各項任務都有專門的部門負責,都有明確的目標要求,都有專項的資金和舉措,避免了新農村建設成為空談,讓農民群眾從工程建設中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利益,使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真正成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5.抓調查研究,提出與時俱進的建設思路。新農村建設是涵蓋了農村經濟社會建設各個方麵一項複雜的係統工程,各地的情況又千差萬別,必須高度重視調查研究,在吃透中央的精神和摸清基層實情的基礎上,與時俱進地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設思路,解決新農村建設中的矛盾和問題。各級領導都建立了調研聯係點工作製度,省級各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的成員單位,把農村工作指導員的派駐村、科技特派員的派駐鄉鎮和欠發達鄉鎮奔小康工程的掛鉤縣、結對鄉鎮作為部門的聯係點,進行抓點做樣,探索經驗,提供示範。主要職能部門針對新農村建設既要統籌兼顧又要突出重點的實際,提出了一係列的工程建設載體,並不斷拓展建設內容、豐富內涵,創新建設機製和工作舉措。當前針對新農村建設中遇到的新矛盾和新問題,著重對規劃編製實施、長效投入機製建立、二元結構破除等方麵的問題進行深入係統的調查研究,致力於建立消除影響和製約新農村建設的體製機製障礙。各個政府職能部門根據新農村建設中遇到的資金、土地、人才、技術、能源等要素製約,出台了有針對性的支持新農村建設的政策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