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加強村民自治,實行民主管理。設置各類宣傳標牌、標語,組織宣傳車,簽訂承諾書,召開村民代表大會、社員大會等各型會議,把群眾的思想和行動統一到新村建設上來,激發群眾的參與熱情,變群眾的被動參與為主動建設。村裏的新農村建設規劃,先是召開村民代表大會進行討論,再開黨員大會研究決定。在實施規劃的過程中,鎮黨委政府在出台《新農村建設的實施意見》的基礎上,又先後製定了開展全民創業、創建學習型村組、加強殯葬管理、開展愛國衛生整治等配套文件,確保新農村建設順利開展。充分發揮村民自治作用,籌建南新村民風民俗理事會,修改完善村規民約,製定文明守則、衛生公約,設置衛生監督崗淨化社會風氣,體現了農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村民自治精神。
在政府引導下,南新村正在按照規劃進行新農村建設,並在實踐中積累了一些經驗:
(1)新農村建設要立足於統一思想認識,充分調動農民的積極性,體現“自己家園自己建”。
(2)新農村建設要立足於當地實際,堅持因地製宜搞建設,從改善最基礎的條件入手,製定中長期發展規劃,要因陋就簡,就地取材,節約成本。
(3)新農村建設要立足於基層黨組織建設,發揮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政府積極引導,村級組織實施,黨員幹部帶頭,廣大村民主動參與,新農村建設就能順利推進。
四、陝西省禮泉縣杜家村
杜家村地處禮泉縣北部,屬於丘陵半山區,氣候幹旱,無灌溉條件。全村共有兩個自然村,4個村民小組,230戶930人,其中勞動力475人,長年外出務工人員180人,流動務工100人。耕地麵積1748畝,其中果園900畝,糧油等其他農作物848畝。自然條件差,人畜飲水困難,一直製約著該村經濟的發展。
近幾年該村以村級道路建設和供水工程建設為重點,不斷培育壯大以蘋果為主的支柱產業,2005年人均純收入為2480元,初步奠定了該村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物質基礎。
杜家村“兩委會”結合本村實際,統一思想,因地製宜,以增加農民收入為重點,堅持規劃先行,緊緊圍繞新農村建設的目標,在廣泛調研,認真討論,反複聽取各方麵意見的基礎上,製定了《杜家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發展規劃》。總體思路是建立兩大增收基地、完善四大基礎設施、建設一個綠色家園、創建一個文化陣地、推行一個管理機製、實現一個發展主題。該村新農村建設的主要經驗和做法包括:
1.建立兩大基地,努力增加農民收入。一是建立200畝蔬菜基地,主要以設施蔬菜為發展方向。鋪設400米砂石路,架設400米低壓電網,引建800米水網。第一批組織60戶蔬菜專業戶生產大棚蔬菜,以60個示範戶為主體帶動全村的蔬菜生產,在兩年內逐步建成400畝專業蔬菜生產基地。從生產到銷售,推廣先進栽培技術,打造特色品牌。二是建立200畝蘋果示範園。每戶3~5畝,先組織50戶開展示範。聘請專業人員指導品種選擇、栽培密度、果園管理等,五年內建成800畝優質無公害蘋果基地,兩個基地建成後,將大大提高杜家村蔬菜和果品的品質,大幅度增加農民收入。
2.完善四大基礎設施,增強農業發展後勁。加強水、電、路、渠四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充分利用省裏的扶貧資金,建設供水工程,打深機井一眼,建設蓄水量40噸的水塔一座,襯砌U型渠道四大農業基礎設施。
3.建設綠色家園,改善人居環境。以“科學規劃分期實施,突出特色,功能齊全”為發展思路,製定杜家村新農村建設規劃,將電網、電信網、排水、沼氣等配套設施納入規劃。在美化中突出一個“綠”字,打造杜家村綠色家園。
4.創建文化活動中心,促進鄉風文明。建設村文化活動中心,組建“民樂園”、“自樂班”、“鑼鼓隊”等社團,進一步完善體育、娛樂活動場所,讓廣大群眾勞動之餘,有所學、有所樂,促進精神文明、和諧家庭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