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不同地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先進典型(7)(2 / 3)

2.群策群力,多方支持村容村貌改造。在新農村建設中,老君山村得到了政府和企業等多方支持,使村莊建設盡快成為現實。首先是向各方籌集資金。為了解決資金問題,鎮裏和村裏積極爭取上級和社會支持,並得到了渝北區區單位和企業的捐款資助,聚信集團、北城集團、銘興集團、金易集團慷慨解囊,一次性捐款90餘萬元。二是加大支持補助力度。鎮裏為了支持老君山村村莊建設,對“三建一改”項目,采取“政府出資扶持、農民出工出勞”的方式,為民房改造無償提供建設材料,對自願改廚、改廁的分別補助150元和300元,對達到要求的戶連路每米補助20元,對新建沼氣池每口補助700元。

3.腳踏實地,解決群眾急需解決的問題。在新農村建設中,老君山村堅持從群眾最關心、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出發,力爭為農民群眾多辦實事。針對房屋破舊、設施落後、環境惡劣的實際問題,老君山村正在實施“三改一建”工程:一是改造危房。通過粉飾外牆,在不大拆大建的基礎上,建設安全、整潔、美觀、實用的農民新居。二是改善設施。通過改造生產和生活設施,建設清潔、方便的農村新型廚房、廁所和畜禽圈舍。三是改修路院。通過鋪設戶連路、硬化院落,進一步治理生活環境。四是建沼氣池。通過普及推廣使用沼氣,帶動使用一批清潔能源。另外,為了進一步給老百姓辦實事,渝北區委、區政府還準備組織全區50家建築企業到老君山村,開展新農村農房改造及室內裝修競賽活動,讓企業顯身手,使農民得實惠。

4.督促落實,民主推進村莊建設。為了使新農村建設籌集來的資金、補貼用到實處,鎮裏還加強了對建設資金的有效管理,實施了先建後補落實機製,就是在對竣工項目進行逐一驗收後,對達到標準的農戶立即兌現補助,對未達標的督促其整改完善,從而保證工程的進度和質量,保證了資金有效使用。老君山村民主氣氛濃鬱,尤其是涉及群眾利益的事項均要通過民主方式決定,目前村裏已通過“一事一議”決定按照人均出資標準,與政府投入配套,進行鄉村主幹道與各戶院落間的連接道路硬化。

在新農村建設中,老君山村充分領會中央政策精神,在尊重村莊原貌和山村特點的基礎上,進行了富有特色的村莊改造,同時輻射帶動著農村產業的發展。一是做大做強溶洞旅遊業,努力為村民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二是立足山村優勢,建無公害優質水稻和高山反季節蔬菜基地,發展肉兔和肉牛養殖大戶等。老君山村在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關心幫助下,通過自己的努力,正在使家鄉變得更美麗,生活變得更富裕。

三、四川省雙流縣南新村

南新村是山區典型的農業村。總麵積49平方公裏,耕地2493畝。全村有13個村民小組1019戶3762人,其中勞動力2358人,外出務工1138人。2005年農民人均收入4486元。

2005年以來,雙流縣政府將南新村作為新農村建設試點,投入了200多萬元,加強政府引導,積極扶持,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其成功做法與經驗包括:

1.理清建設思路,科學製定規劃。當地政府因地製宜,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的要求,堅持人與自然和諧、貫穿生態理念、體現文化內涵、反映區域特色,紮實做好新農村建設中農民聚居點、產業發展、基礎設施、社會事業等各項規劃。

2.加強基礎設施改造,整治村容村貌。在新農村建設中,南新村將村容整治作為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積極開展改水、改廚、改廁、改圈、改風貌,建沼氣、建庭院、建汙水處理係統、建公共服務體係、建民主管理機製的“五改五建”。為了加快建設基礎設施,2006年三星鎮政府先期安排了20萬元,並決定在今後5年內按每年10萬元遞增。在操作環節上,當地政府先對整個村莊進行規劃,由農戶自己申請“五改”,村委會召開村民代表大會進行討論,民主決定後公示一周。通過政府的引導,調動了農民群眾建設新農村的積極性,各項工作進展順利。目前,南新村已完成對20戶土坯房戶搬遷至聚居點或中心村進行集中修建,對磚混(木)結構房進行室內外整體風貌整治,占全村同類房屋的201%。政府投資160餘萬元、農民投工2350個,建沼氣池86個,鋪設碎石路24千米,硬化主道044千米、入戶道046千米,整治鬥渠19千米。完成室外環境綠化,農戶“一建五改”率達100%,光纜電視入戶率70%。建起了村級勞動保障站、科技閱覽室、醫療衛生配送點、老年活動中心,成立了青年中心,停車場、公廁、導遊圖也建立配套。

3.發揮資源優勢,強化產業支撐。南新村水利、交通和通訊極為便利,並且深淺丘結合,與雲崖村共同擁有餘家、雞公嘴兩座淺山,天然植被保護完好。該村充分發揮區位和資源優勢,種植了枇杷、桃子、棗子、草莓等水果達1600多畝。政府積極引導農民發展“三子”(兔子、桃子、梅子)產業,推廣“畜——沼——果(蔬)”的生態農業模式,探索“牲畜——蚯蚓——黃鱔——牧草——牧畜”的循環經濟模式,發展綠色食品生產。依托村勞動保障站,開展農民技術培訓,提高農民就業技能。大力招商引資,先後引進了成都喜來登建楊梅養生園、鑫山牧業公司開發農業產業化項目。目前,楊梅園已栽植楊梅500畝,鑫山循環經濟開發區已完成場平,兩大產業今年內建成後將引回大量外出勞動力,使南新村基本做到了戶戶有項目、人人有事做、天天有錢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