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不同地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先進典型(7)(1 / 3)

(4)抓服務。為調動農民建設“眉山新村”的積極性,地區、縣、鄉(鎮)、村都出台政策,在貸款、稅費等方麵給予適當優惠,並在規劃、設計、投入等方麵提供服務,促進了試點工作的迅速推廣。除以農民自籌投入為主外,對願意貸款並有償還能力的農戶,由政府出麵組織協調信貸部門提供資金。為彌補建設資金的不足,調動農民的建設積極性,各級政府采取以獎代補的辦法,鼓勵新村建設。農口、國土、教育、衛生、廣電、郵電通訊等部門在投入、配套設施等方麵也積極向試點鄉村傾斜。村上提取的公積金可拿出部分用於公益性建設。新村建房用地,由村社統一規劃,以地換地。郵電、廣播部門在實施“村通工程”時,按最低價格收取電話初裝費和有線電視入網費。此外,各地還根據建房標準,結合實際設計出各種建房戶型圖紙供農民無償參考和采用。

(5)抓落實。為圓滿完成“眉山新村”建設目標,他們采取了一係列有效的措施狠抓落實。一是層層製訂規劃和目標。眉山市製訂統一的發展規劃和目標,各縣、鄉(鎮)、村也層層製定了具體的發展規劃和分年度實施的建設目標,並將主要目標落實到了農戶和具體項目上。二是打總體戰。“眉山新村”建設是一項係統工程,涉及各級、各部門和各方麵的工作,必須全黨動員、全民動手才能抓出成效。為此,市、縣、鄉(鎮)、村和農戶五級相互配合,有關部門密切合作,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有政策的出政策,形成了共同打總體戰的氛圍。三是召開現場會。為總結推廣各地“眉山新村”建設的成功經驗,及時處理建設工作中遇到的困難,他們輪流在各縣兩月召開一次現場會,請有關部門的領導參觀“眉山新村”建設的情況,相互交流借鑒,有力地促進了各縣的新村建設。四是實施目標管理。市、縣、鄉(鎮)、村都把“眉山新村”建設工作納入目標管理,分級負責,簽訂“一把手”責任書,實行“分戶建卡,按卡實施,年度檢查,完成消卡”的管理辦法,嚴格考核,兌現獎懲。對達到建設標準的鄉(鎮)、村,由地、縣兩級組織考核、驗收、命名、授牌,對工作成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分別進行表彰,並給予獎勵。

2.初步成效:

(1)促進了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小城鎮建設。“眉山新村”建設要求農戶住房達到規定要求,村社道路硬化,庭園綠化和池井建設達到標準,這些既是農村物質文明的重要體現,也是改善農村基礎設施條件的重要措施。另外,許多地方在規劃和設計新村建設時,引導農民將住房建在以前形成的小城鎮周圍,加速了小城鎮建設步伐。

(2)促進了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為增加農民收入,培植主導產業,各地在建設“眉山新村”時,都按照“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指導思想,因地製宜地調整產業結構,落實增收項目,培植和發展主導產業。通過試點鄉、村的帶動和輻射作用,全市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大大加快,呈現出喜人的局麵。各地相繼引進了一些高產、優質、高效的農產品,建成了一批糧、果、花、牧、漁、菜基地和農業觀光休閑旅遊地,為農村的持續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拉動了農村消費。農民進行改房、修路、安閉路電視、安電話、改水、改廚、改廁和改圈等建設,有力地刺激了建築材料等行業的消費。據統計,新村建設實施以來,市內建材銷量和價格都有不同程度地上漲。

(4)帶來了農民思想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新變化。由於各方麵原因,長期以來農村和城市在生活習慣、生活方式和生活環境上存在較大的差距。比如不少農戶還保持挑水吃、燒秸稈等陳舊生活方式;農民廚房、廁所髒、亂、差等現象普遍,沒有浴室;農村交通不便、通訊不暢、缺醫少藥現象突出等。開展“眉山新村”建設,通過改善農村基礎設施條件、修建較高標準的住房、美化周圍環境、豐富農民的文化生活等措施,促進了農村麵貌的改善、農民生活方式的調整和農民生活習慣的改變,逐步轉變了農民的生活觀念,培育了農民注重生活質量的現代生活意識。

二、重慶市渝北區老君山村

老君山村是典型的丘陵山村,以傳統農業為主,總麵積1016平方公裏,耕地1590畝。全村有661戶,1947人,其中勞動力1198人,常年外出務工人員610人。2005年農民人均純收入3810元。老君山村是重慶市新農村建設“百村示範千村推進工程”的典型村。

在新農村建設中,老君山村以家園建設、村莊改造為切入點,激發基層農民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促進了農村經濟社會全麵發展。其成功做法包括:

1.廣納民意,科學製定村莊改造規劃。過去的老君山村房屋零散,破爛不堪,村民們居住和出行十分不便。在新農村建設中,老君山村在鎮黨委政府的帶領下,以改善村容村貌為突破口,立足現實基礎,傳承曆史文化,著眼自然風貌,從房屋修繕、道路交通、產業發展、旅遊商貿等方麵製定了全方位的建設規劃。在總體規劃框架內,還針對各家各戶製定了突出房屋建築風貌和支柱產業發展兩大主題的分戶改造詳細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