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7章 從甘地的土布運動看英印文化之間的衝突(1)(3 / 3)

土布運動,當時也稱為經濟自主運動,1908年甘地曾在《印度自治》一書中最早提出土布運動這個概念,並且他一再強調應該在國內提倡印度人民必須用自己的雙手在家紡紗織布。他還“把織布機或紡車描繪為救治印度日益增長的貧困的靈丹妙藥”。“他認為,這是印度擺脫愈來愈嚴重的貧困的萬全之策,如果紡紗織布的事是在全國普遍開展起來,如果這一事業已成為全國人民的自覺行動,如果自己的成果又被自己的人民所器重,一方麵不僅會在人民之中構築自力更生、獨立自主的精神,另一方麵又會有效地抵製英國的經濟約束,抵製洋貨洋布。”

但是當時的他並沒有見過那些東西,即使是到了1915年他從南非回到印度的時候,也一直沒有真正見過一具紡車。盡管如此,甘地一直把土紡土織當成為一種運動,並伴隨著他領導的非暴力抵抗運動的發展。1915年5月25日,隨著真理學院在古遮拉特靠阿赫梅達吧的一個小村柯契拉普正式成立,甘地便決定從此刻開始他將開始實踐土紡土織這一項光榮的勞作,並且使其形成規模然後推向全國。

不管遇到什麼困難,甘地都始終認為,真理學院首開這樣的先例,是要用實際行動織出自己的布料和布匹,並以此來告誡人們,自己動手,印度人民就可以擺脫貧困,而且通過土紡土織,也可以了解千百萬紡織工人種種苦難的真實情感。在甘地的倡導下和一些對土布運動滿懷激情人們的共同努力下,一些最基本的問題得以解決,土布運動也風風火火地開展起來了。這樣的結果使甘地感到異常的開心,他說:“紡車的聲音對於我恢複健康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我承認,紡車的這種聲音,實際上對我心理所產生的效果大於對我生理上產生的效果。”

也就是從這時起,甘地開始著土布裝。不僅如此,他還學會了紡紗織布,並且大張旗鼓地向社會廣泛宣傳土布,就連參加戈克利逝世一周年紀念大會演講也不忘加入讓他感到意義非凡的土布運動和土布精神的內容。他總是強調說:“我們自己的衣服式樣,是最適合我們的生活環境的”,“我們應該大力提倡在語言、穿著、思想上表現土布精神。”

甘地認為,他之所以要在全國發動一場土布運動,並不是一時頭腦發熱,也不是心血來潮,而是他的非暴力抵抗運動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部分,是印度經濟與道德自救的關鍵。從倫理道德上講,他認為愛好華麗的服裝正像嗜好煙酒、女色一樣,會導致道德淪喪。而從更深層的政治經濟角度講,正是英國殖民者的入侵,破壞了印度以手紡手織為基礎的社會結構,使其能以低廉價格購買印度的棉花,然後運往英國工廠加工成產品,以高昂的價格在英國壟斷的紡織品市場上出售,從而獲得高額的壟斷利潤。為了挫敗英國工廠的機器,甘地多年來苦苦探索、實踐,終於發掘了印度世代相傳的木製紡車。他想讓印度自紡自織代替進口洋布,以阻止印度的滾滾財源流入英國人的腰包。多年來甘地一直為這個發現做不懈的宣傳。

2.土布運動的發展

土布運動的發展過程與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在時間方麵基本上是相呼應的,然而,又不完全一致。因為當非暴力不合作運動被迫停止時,土布運動也從未停止過;當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結束,印度獨立後,甘地也還在堅持推行土布運動,直到甘地逝世,土布運動才宣告結束。

1919年聖誕期間國大黨在阿姆利則召開的年會,甘地主張的提倡手紡手織的土布運動的議案獲得通過。繼1921年7月國大黨孟買會議提出中心工作限於9月30日以前加緊提倡土紡土織的土布工作之後,工作委員會號召國大黨從當年8月1日起一律不準再穿洋布衣服而改著土紡土織的土布衣裝。為表明禁絕洋布、推廣土布的決心,7月31日,甘地在伯利的烏瑪索巴裏廣場舉行焚燒洋布的群眾集會。數千群眾參與了這一燒布壯舉,他們將搜集到的洋布及其製成的衣服集中起來,付之一炬,當火焰騰空而起時,群眾發出了震耳欲聾的歡笑聲,仿佛他們因此掙脫了枷鎖。8月1日,甘地召開一次大規模的群眾大會,講述了這次焚燒運動的深遠意義,他說:“不能實現土布運動,印度便不能自救。”

甘地聚眾燒布令很多人感到不可思議,甚至包括甘地的追隨者。然而,甘地在孟買點燃的燒毀洋布之火並未就此熄滅,印度各地爭相效法,成批成批的英國布在烈火中化為灰燼,表明人們誓不穿洋布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