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繞家人原生性族群文化調查與研究(2)(3 / 3)

自由擇配一般是青年男女通過節日慶祝活動認識,繞家人戀愛結婚的年齡一般比較小,曾有記載說:“……女子甫十歲,即構竹樓野外處之……”雙方相悅擇配後,男青年父母請媒妁上女家說親,程序與父母包辦的一樣。

經過一段時間的談情說愛,不論是自由戀愛還是包辦婚姻,男女青年確定關係後都要由男方請人抬一籃糯米飯、一缸酒、一塊豬肉,和原問親者一起至女方家敬祖先,以示為定。

都勻的繞家人傳統上還有殺雞定吉凶的習俗:女方家要了解男方家的基本情況,如有意還“殺雞觀眼”視吉凶,若是雞眼不閉雙腳直伸表示吉兆,於是女方家即宴請問親者,並邀族人陪飲,稱之為“應婚酒”。若不同意婚事則不宴請。問親者把好消息告知男方家後,擇吉日送一籃糯米飯和一瓶米酒給女方家祭祖,女方家收禮後又贈同樣禮品托問親者帶往男方家祭祖。訂婚之後,由雙方親家商定結婚日期,商定後,由男家以一隻開叫的公雞至女家宰殺祭祖,以示定論。

(二)結婚

繞家人結婚日期一般定在繞家年的第二天,即農曆十一月第一個卯日,《麻江縣誌》卷五《地理誌?風俗》記載:“夭家以正月二日為嫁娶期。”現已隨意擇日。

1.迎親和送親、進親。

至婚期,男家請兩男一女送十二斤豬肉和一把雨傘並提馬燈一盞到女家,三人到女家後,女家則聚族人七八人陪飲酒,安排敬祖先。初二日(繞曆)天明後,女家請族男十二人和三個未婚姑娘為“舅爺客”和“姨娘客”送親,送親的人提兩升糯米、三斤豬肉,女家不陪送嫁妝,不辦酒席待客,新娘隻持傘和毛巾,徒步出門上路。新娘快進夫家時,夫家全家老小均離開屋子回避,專請一位夫婦皆在、兒女雙全、福分好的婦女迎新娘進門,新娘進門後,不拜天地,隻摸一把屋中早放好的篩裏的米或米篩,表示新娘以後要操持家務。隨後請兩位未婚女領新娘進新房。

2.敬祖先。

隨後要敬祖先,女家送親者送來的兩升糯米和一塊豬肉必用秤複稱,稱後,男家也拿出兩升糯米和一塊豬肉過秤,男家的糯米要重於女家的,肉則輕於女家,各占強一半。然後選擇兩個親屬婦女分別在鄰舍兩家把各方的糯米和肉煮熟,端來主家堂屋,保卦公念禱詞敬祖先。敬畢,保卦公吃一點,再分給舅爺客吃,新郎新娘都不吃,敬罷祖先才許別的客人吃。男家此後宴飲三日,新娘閉門不出,也不與新郎同宿。《麻江縣誌》卷五《地理誌?風俗》有記載:“……三日回門,夫婦不同宿,夭家亦然。”

3.打發送親。

初三日午後或傍晚,酒醉飯飽歌酣時,主家即請人端兩碗豬大腸上桌,舅爺客驚見不夾,立即起身收拾,準備動身返家。主家不如此,舅爺客便不動身,故這碗豬大腸名為“攆客鞭”。這時,主家婦女把大門關上,舅爺客唱首開門歌,隨後才許開門出發,主家回贈兩升糯米和一塊肉、一隻小公雞回女家敬祖宗。

4.新娘抬新水。

黃昏後,男家即請家族內的一未婚女青年引路,陪同新娘去井邊挑水。婦女們前呼後擁,夾道歡迎;還有得力男青年隨之前後左右保護,以防摔跤。新娘桶裏每隻隻挑三瓢,回來時,不許溢出、摔跤和碰撞,新娘將新水挑至夫家,由婆婆或家族婦女長輩婦女用瓢舀新水敬家族和親友,以喝飽和淋灑為樂。

5.新娘不坐家。

深夜雞鳴,新娘深夜返家,由新郎親自護送,新郎年幼則由親兄護送。女家同時也請家族人到半路接回。新婚不與夫同宿,新娘不坐家。

婚後次年二月,男方家請兩個女青年攜一籃糯米飯和紅蛋到女方家接新娘,俗稱“喊二月”,此後新娘可隨時去夫家,待懷孕後新娘才能定居男家,此時女家也才將嫁妝送至男家。

繞家人很少有離婚現象,若發生婚姻糾紛,就到專設的“離婚場”請鄉老裁決,理負一方要給予一定賠償。離婚判詞是固定的,最後還要剖竹筒為契,並各拿半邊以為存據。繞家人寡婦允許再嫁,可“兄終弟及”,也可招夫上門,但未婚女一般不招贅。

繞家婚俗如今已有許多改變,時興辦酒席,聘禮增多,男女要拜堂,“不坐家”習俗也逐漸消失。

六、繞家的喪葬習俗

喪葬習俗往往體現一個民族的宗教觀念,繞家人也是這樣。繞家人把埋葬死者的程序稱為“歸祖”,根據記載,繞家“……人死不葬,以藤蔓束之樹間而已”。但此種習俗早已移易,筆者在調查期間,問起繞家老人,也無聽說過此習俗者。今日繞家人喪葬習俗一般分為送終、報喪、買水、入殮、開路、分花樹、安葬、吃敞壩飯、複山、做年、隔年等,也有很多特別之處,體現了很隆重的祖先崇拜思想。

1.送終。

繞家人親喪剛落氣時,孝子將一銀元放入亡人口中,也有說是將酒放入死者口中,以示送終,亡人口含金銀以富後世。

2.報喪。

送終後,孝子要鳴炮,一表送終;二表傳噩耗,家族上下奔喪。族人入喪家幫忙辦理喪事,進門要先喝一口“臨喪酒”。

3.買水。

買水必請郎舅,郎舅拿酒一瓶,香一把,冥紙幾張前往吊唁。喪家則請保卦公等十二人幫忙買水。保卦公帶領十人陪同郎舅至井邊,另留下一人在家,到了井邊後,保卦公唱完兩首買水開路詞後便將郎舅的香紙焚化,保卦公舀一碗井水給郎舅端回,回到喪家大門口,由留在家中參加開路的那位老人將十二根穀草芯點燃化灰,然後將草灰放入“買”回的水中,成為堿水,用此幫亡人洗身、剃頭。

4.入殮。